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資料 > 正文

北京生態服務價值近1萬億 中關村經驗全國推廣

日期:2012-11-11  來源:京華時報
[字體: ]

 昨天下午,十八大北京代表團討論對中外媒體開放。十八大代表、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牛有成,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剛,市委常委陳剛等代表分別接受了記者采訪,就十八大報告中提到的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等內容在北京的實踐,做了介紹。

  □城鄉一體化

  北京做法“加減乘除”

  北京在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如何解決“三農”問題?

  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

  牛有成

  說到城鄉一體化,首先明確城鄉關系,不是簡單的城和鄉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功能互補、和諧共生的關系。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而是多姿多彩,二者不是相互替代,從效果看不是簡單1加1等于2,而是大于2的關系。

  北京推進城鄉一體化做法,簡單說就是采用“加減乘除”的做法。“加”是加大對農村農業的投資力度。過去10年北京針對農村的扶持政策有70多項,有市委市政府、農業部門等各部門的政策,這樣密集的政策效果使農民現在的收入比2002年增長3.3倍,近3年農民增收速度快于城鎮居民。“減”是提高辦事效率,簡化審批城鄉一體化項目的手續。“乘”則是針對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從試點開始,然后再全面推開,以點帶面。而“除”就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障礙。從規劃、產業、就業、供求等六位一體進行城鄉一體化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

  北京今年綠化25萬畝

  十八大報告中有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表述,那么生態建設于北京有什么特殊意義,北京又有什么規劃呢?

  報告中“五位一體”里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傳統文化現階段的集中表現,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經濟社會發展到現在的必然要求。生態文明涉及人們生活、生產行為方式,如果這三種方式科學了,那么也就生態文明了。

  生態文明建設符合國情和北京實際。北京在建設中,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調經濟結構的方式主要通過首鋼搬遷、生產服務業大力發展以及依靠創新驅動,以中關村為代表的國家級高科技示范區已經顯示出勃勃生機。同時,今年初加大綠化力度,以前平原綠化率低,今年平原20萬畝綠化完成,秋季5萬畝,全年25萬畝。

  還有我要呼吁大家更加重視農業、林業的生態服務價值,北京奧運會時我們已經計算出了生態服務價值近1萬億,因此,希望繼續關注北京的生態文明建設。

  在老舊小區節能改造方面,北京取得了哪些成績?

  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剛

  北京近年來一大批靚麗的工程建成,但同時,政府沒有忽視老舊小區建筑,以及居住在老舊小區內部的市民。這些老舊建筑不符合目前節能環保要求,不符合目前抗震安全要求,并且老舊管線陳舊管理困難。經過全市排查,預計5000萬平米建筑改造,今年計劃實施1500萬平米的節能、抗震、老舊管線綜合更新改造。它對接的是33萬戶,近百萬居民。

  如果按計劃完成,今年將減少燃煤20萬噸,老舊小區市民的居住環境改善,改造后室內平均溫度提高3到5℃,有條件的居民通過抗震加固還可增加10到15平米的面積。管線改造、綠地增加,也極大地改善了生活。我們將根據要求,把這項工作繼續落實好。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中關村經驗全國推廣

  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把中關村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實現這個目標,北京還有什么計劃?

  展。海歸回來的原始動力是因為愛國和中國有發展機會,而政府的職責是實現他們的創業成功的夢想。

  第四,要完善科技創新的環境。對于企業來說非常關鍵和看重,報告中提到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北京市也從“要我保護”走到“我要保護”的階段,已經變成了自覺行為,怎么通過知識產權的保護營造公平的環境,來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提升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問題。

  市委常委陳剛

  北京在科技教育方面,有著特殊優勢。我們把這些優勢轉化為科技發展的動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十八大提出建立創新型國家,北京應發揮積極和重要的作用,這是北京市該承擔的責任。

  下一階段中關村的舉措,有四個方面,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們的體會是,關鍵技術靠模仿、花錢是買不來的,國家必須自主創新。我們非常關注戰略新型產業發展。

  此外,報告還提到加大體制機制創新的力度。科技在科研院所、學校比較多,怎樣轉化為生產力,需要創新,中關村推出了1+6政策,事實證明非常有效。目前已經在全國進行推廣。

  第三,要完善人才發展機制,科技的發展最核心的是人才,人才能不能在中關村形成集聚,這是對中關村重要的考核指標,不僅要引進來人才,而且要他們有很好的發

  北京地鐵今年還要開工4條新線路,能否介紹一下,未來北京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目標是什么?

  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剛

  我聽報告時做了統計,報告中關于科技創新的相關內容有12處,是提及最多的內容之一。我認為核心內容有兩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建立創新型國家”。

  眾所周知,解決國際大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根本出路就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特別是軌道交通,但是軌道交通又是一個投資巨大的工程。

  北京有一個宏偉計劃,要實現660公里長的軌道交通網絡以使公共交通體系更加完善。在今年年底之前,還將有70公里長的地鐵竣工,而且都在市區,將大大緩解交通擁堵問題。總里程442公里長,將位于大都市地鐵網絡的前列。

  今后還有200公里長的地鐵,隨著地鐵網絡的完善,北京在未來將實現市民可以在更大的范圍選擇工作、居住地,優化城市布局,疏解中心區人口,方便居民出行。

  同時對于生態環境的改善,特別是對解決小汽車造成的排放污染治理是很好的解決辦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