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萬貨款!85%商家中招!到底何人如此大膽?一時貪念還是蓄謀已久!為何總有人鋌而走險?人能抓到,錢卻難回,為何受害商家這樣說?規范經營誠信為本,為何如此之難?中關村商圈信用缺失,是否只是商家之過?本篇文章為您一一解答。
本文將還原事件始末
事件直擊
筆者是從D公司經理關先生那里得到了消息。中關村E世界做A品牌渠道生意的老范卷走上下游經銷商貨款共計兩千余萬后失蹤。下面是從關先生的角度出發,還原的整個事情始末。
老范公司的空頭支票
關先生的公司和老范一直都有業務往來,十天前一筆正常的供貨業務后,關先生收到了老范開出的一張支票,但在入賬的第二天卻發現是一張空頭支票。關先生立即聯系了老范,老范表示可能是賬戶上沒錢了,并表示愿意用現金支付貨款,并當場支付了15萬貨款的一半,也就是7萬多元現金,并表示過兩天再支付另一半。
之后老范以各種理由推脫希望延期支付貨款。上周六(11月3日)關先生還可以聯系上老范,而上周日(11月4日)再打老范手機,被呼叫轉移到合伙人的手機上,合伙人表示并不知情。本周一(11月5日)當關先生再次聯系老范,老范以及合伙人的電話都打不通了。與此同時經銷商圈里都說渠道商老范失蹤了。當周一晚上關先生等人來到中關村E世界老范的公司時,發現大門緊閉門口已經聚集了30多人,都是和老范有生意往來的經銷商,其中以北京賣場的商家居多,之后經銷商們覺察到事情不對于是報了警。
被騙商家的出庫單
據關先生介紹,光他知道的此次事件涉及的金額就在1600多萬,而經銷商圈子里普遍認為,貨物、資金加在一起2300萬元只少不多。經營A品牌的北京經銷商至少有85%牽扯其中,不光是中關村商圈,馬連道、五棵松兩大攝影器材城也有多家受騙。事件更是波及到青島、上海、杭州、南京、廣東等地多家經銷商。最典型的是一位廣東商家,老范以低于正常批發價格數百元為誘餌,讓對方先行支付195萬的貨款。
以上就是整個事件的始末,接下來我們看看關先生對此次事件的看法,絕對讓你意想不到。
經銷商語出驚人意想不到
筆者:您覺得這個老范是蓄謀已久還是一時貪念。
關先生:這個不好說,他可能年初就對今年的形勢不樂觀有這個想法。但為了維護自身形象和信譽,以騙到更多的貨和預付款,可能一直都是負債經營,表面上看著生意興隆,但實際上可能有很大的資金缺口,并且借了高利息的個人貸款。
第二種就是你說的一時貪念,比如看到這么多現金和貨物覺得干一回值得。甚至說家里有啥事情了急需用錢著都有可能。
其實卷包這類事件在中關村商圈屢見不鮮,每年都會有不稀奇,卷個兩三百萬走的很多。這件事比較讓我震驚的是數額巨大至少2300多萬啊,而且是85% A品牌的商家受到波及,你想想這等于很多商家一年甚至是幾年的辛苦白費了。而且時間比較早,以前出現這類事情都是在年底節前,所以那個時候商家的防范措施都比較嚴,可以說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但這個時間點發生這個事情,是很多人沒想到的。
筆者:老范都用了什么方法讓經銷商上當呢?
關先生:其實就是一個字“貪”。供貨給老范的上游商家,想要更多的銷售產品完成任務,明明感覺到在十一之后的淡季這樣大規模的提貨有點不合情理,但是依然沒有抵擋住多出貨的誘惑。向老范提貨的下游商家,則是被老范遠遠低于正常價格的渠道價所吸引。再加上中關村每天的交易量比較多,商家偶有疏忽就讓老范有了可乘之機。
筆者:那您覺得這個事件能解決嗎?
關先生:我們已經報案了,因為涉及金額非常大所以警察同志也很重視,我覺得人是肯定能抓到,現在信息那么發達。但是錢能不能追回來就不好說了,或者只能追回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數額小,錢還能追回來,這么大數額肯定沒戲了。
筆者:為什么錢少追的回來,錢多追不回來?
關先生:兩三百萬這種情況的卷包中關村每年都有,一般來說就是覺得銷售這個行業太苦不想干了,又覺得中關村沒人知道自己的底細,干一票就走以后不回來了。這樣的人如果抓到,他的錢肯定在或者置辦了房子、車,這些也都可以變賣折現。
但是一次卷走兩三千萬這樣的,就不是想要撈一筆錢這么簡單了。這樣干極有可能是外面有負債,想要這筆錢就是為了還債,拆東墻補西墻即使不是為了還債也會極快的轉移資金。所以人抓到了錢卻可能要不回來,起碼無法全部追回。
筆者:出現這種情況,對于經銷商全年的銷售任務有多大的影響。
關先生:這個影響就太大了,你也知道中關村就是白條經濟,我給你送貨,你給我一個入庫單證明你接到貨了,產品銷售出去了我再拿著入庫單找你結賬,其中并沒有太多保障,我對你這個人的了解可能僅僅局限在合作了一段時間,知道你叫啥,但你住在哪里?老家在哪里?家里什么情況?我一無所知,這個人說在北京消失可能就是一晚上的事情。
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再加上臨近年關,我們給渠道客戶供貨的時候就會非常小心,基本上是不見錢不交貨。這樣的銷售模式,勢必會造成銷量的減少。
另外更嚴重的是,這次受損失的有很多小商家,一家被騙了30-50萬,這可能就是兩年辛苦白費了。這些小商家本來經營就困難,沒準還是借錢開的店這樣一下子就垮了。萬一他們也有樣學樣來個卷包,那不就成了連鎖反應了嗎?這生意還怎么做?
隨著了解的深入,筆者和關先生就中關村商圈中卷包這個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卷包現象為何屢次出現
1、廠商的銷售政策
廠商都希望盡可能多的賣出自己的產品,所以每年的銷售任務都訂的很高,甚至必須要超額完成,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都決定著最終的銷售狀況,而這個時候廠商們的解決方法往往是一味的向經銷商壓任務。
經銷商的日子不好過
經銷商為了得到廠商的資源支持、銷售返利、資質認證,明知道市場疲軟還要不斷的進貨。因為不這樣就完成不了銷售定量,廠商的資源支持和銷售返利就都沒有,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費了。在硬件市場逐漸薄利的今天,很多商家都是靠廠商支持維持下去的。進了貨又銷售不出去,只能是拼價格賠錢賣,之后再繼續進貨拼命完成銷售定量,這就行程了惡性循環。
經銷商一方面做的很痛苦,但一方面又對廠商和市場有所期待,你不舍得走,但同時又完不成任務、賠錢經營,在這種自相矛盾的情況下,產生這樣卷包的情況就一點也不稀奇了。
2、中關村信用體系太脆弱
一張入庫單、出庫單支撐起了中關村模式的銷售,幾萬元的貨物、資金的保障可能就是一個柜臺號、一個談不上熟悉的面孔。不可否認這樣的銷售模式,成就了很多中關村經銷商,靈活簡單且非常高效。但同時換來的卻是極大的經營隱患,一夜之間公司和人同時消失的事情每年都會出現。不夸張的說,很多經銷商都將同行間這種欺詐作為每年固定的經營成本,趕上了算倒霉。十幾萬的損失甚至都不會去報案,因為沒有任何有效的證據。
一張張白條支撐起了中關村的銷售
年景好的時候大家相安無事一片繁榮,年景不好的時候大商家還能支撐,小商家要么關門大吉要么鋌而走險。說到底是人的貪念,老范的貪念讓他決定鋌而走險,被騙商家的貪念讓他們沒有經受住老范的低價誘惑。
3、門檻太低、良莠不齊
“十幾個人七八條槍”這樣的戲文在中關村得到了應驗,兩三個揣著夢想的年輕人,合伙租了一個柜臺這生意就算開張了。但隨著經營的深入,現實將夢想擊的粉碎。沒有資金沒有關系在競爭激烈的中關村很難生存,為了利潤只能坑蒙拐騙。于是你看到了畸形的一幕,在中關村規規矩矩的做生意有可能慘淡收場,邪門歪道的做下去沒準就能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兩三個人一個柜臺。。。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向現實妥協,中關村成了欺詐的代名詞。來中關村購物的消費者,不練就一身火眼金睛、三頭六臂,就可能成為案板上的魚肉。于是失望的消費者紛紛逃離,電商網站的興起又讓競爭變得更加慘烈。
4、一味的追求價格
購物看價格是消費的基本準則,但在數碼銷售過程中,這個準則卻被無限制的放大了。消費者一味的追求不合理的低價,經銷商為了迎合消費者,報負價搭配件,服務和質量成了無關緊要的東西,在利益面前,誠信和職業操守一文不值。于是各種銷售糾紛就成了中關村每天都在上演的鬧劇。
計算了半天這得賺到了嗎?
不合理的低價格讓數碼銷售進入了薄利時代,與之相反的則是中關村房租、成本每年成倍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經銷商選擇了逃離,選擇了欺詐。
寫在最后:
這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2009年10月13日 - 根據海淀區政府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的通告》,活躍在中關村西區的電子賣場、購物中心、餐飲等業態均被列為“不鼓勵發展業態”。曾經成就中關村繁榮的電子賣場體系正在逐漸走向沒落。成就了無數年輕人夢想的小小柜臺,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歷史的回憶。而在這樣的大趨勢下,經營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經銷商們是否能夠成功轉型走出中關村,卻又是一個未知數。最后借用關先生的一句話,“不要來到中關村,它有可能將你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