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2月23日召開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第三次會議了解到,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今 年1-10月,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稅收指標保持30%左右高速增長,預計全年實現企業總收入超過3.5萬億元,同比增長17%。
此次會議總結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以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關工作進展情況,研究支持中關村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相關措施。
自去年“9.30”以來,在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和指導幫助下,北京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個著力”的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切實推動中關村創新發展取得了新成績。
具體來說,一是中關村發展環境越來越好。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作用進一步發揮,政策先行先試取得重要突破,“1+6”、“新四條”等政策在全國推 廣。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不斷完善,協同創新機制逐步健全,區域創新環境持續優化。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地區中央和地方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讓項目1709 項,收入過百億元;國有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04項股權和分紅激勵方案獲得批復,工作流程和審批程序日臻完善;北京市所有科研項目均納入科研項目經費 管理改革試點,形成了常態化制度;新三板政策推廣到了全國。
二是發展活力越來越強。以創新型孵化器為代表的科技服務業蓬勃發展,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股權激勵、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分配權改革等措施,進一 步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創業熱情,在中關村掀起新一輪創業熱潮。高校成為青年創業者的大本營,形成了“90后”創業者、“創業系”、“連續創業者”等新的 三支創業大軍,天使投資人、創新型孵化器及創客組織形成中關村創業新生態,預計2014年全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將突破1萬家。目前,示范區聚集留學 歸國人員逾2萬人,外籍從業人員逾1萬人,“千人計劃”入選者874名、占全國1/5。
三是發展成效越來越大。2014年中關村企業預計實現總收入超過3.5萬億元,同比增長17%,對首都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今年1-10月,下 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訊、衛星應用、生物與健康、節能環保、軌道交通等6大優勢產業集群和集成電路、新材料、高端裝備與通用航空、新能源 和新能源汽車等4大潛力產業集群實現總收入1.75萬億元,占示范區總收入的比重達67.9%。在經濟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也在不斷提 高。1-10月,示范區人均實現收入149.5萬元/人,同比增長14.2%;人均實現利潤11.2萬元/人,同比增長31.4%;人均實現稅費8.5萬 元/人,同比增長24%。
四是發展質量越來越高。涌現出了一批國際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在4G通信等多個領域逐步掌握全球話語權。中關村 已經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在朝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上邁出了新步伐。面向全球發掘了重組人血清白蛋白、腦干膠質瘤突變基因、全人源G蛋 白偶聯受體、三維感知、嵌入式FPGA芯片等大批前沿技術項目,加速推動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納米纖維膜材料、量子通信等科技創新成果在中關村轉化落 地。目前,中關村企業累計創制國際標準144項,在全球4G通信、移動互聯網、高端顯示等領域逐步掌握話語權。
下一步,北京市及中關村將在改革攻堅上狠下功夫,以對內放活和對外開放為導向開啟新一輪的先行先試改革,當好國家全面創新改革的火車頭;在培育新業態 和新增長點上狠下功夫,實施“互聯網跨界融合創新工程”,加強對首都經濟的戰略支撐;在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上狠下功夫,支持中關村的技術成果加快到 津冀轉化,以協同創新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優化創業生態系統上狠下功夫,實施“創業中國引領工程”,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創業中心,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 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由科技部牽頭,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21個國家有關部委和單位組成。它的成立旨在為貫 徹落實國務院支持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批復的精神,加強對中關村示范區領導,協調各部門在職責范圍內支持示范區建設,研究解決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組織、協調推進示范區有關發展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創新、政策措施和重大項目實施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