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來自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高端芯片、無人駕駛等領域的36家企業獲頒首批“中關村前沿科技企業”標牌,并在中關村前沿科技企業需求對 接會上集中亮相。隨著多項重大科技突破進入產業化階段,36家企業估值已超630億元,顯示出本市創新前沿項目發掘與服務模式的顯著成效。
企業平均成立時間僅3年
羲源科技CEO劉濤透露,春節假期一結束,他們就立刻投入了緊張的工作,籌備產品的市場推廣和批量生產。
不 久前,成立僅僅一年多的羲源科技,就在眾人面前演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實驗——雞蛋從一米左右的空中掉落,蛋殼卻完好無損,因為雞蛋掉落在了一種具有 “減震吸能”功能的特殊納米材料上。他們自主研發的防撞納米材料及逆勢安全系統,能夠為物體打上一把“保護傘”:給電池涂上這樣一層“防撞層”后,電動汽 車遭遇撞擊頻頻起火的世界性難題將不再困擾人類;運動鞋使用這一材料,防護性能也大大提升。
技術水平高、擁有重大顛覆性原創核心技術,是這 36家前沿科技企業的共通之處。商湯科技在全球首次實現人臉識別算法準確率超越人眼識別;諾亦騰開發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基于MEMS慣性傳感器的動作捕 捉技術;柏惠維康公司成功開發出國際領先的神經外科機器人,以30分鐘微創代替過去的開顱大手術……
在顛覆性原創技術背后,是頂級領軍人才的高度集聚。在這幾十家企業中,一半以上企業的團隊核心人員包含國家“千人計劃”、“海聚工程”、“高聚人才”、院士等在內的高端人才,近80%的企業負責人擁有領軍企業高管或海外留學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