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在即將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太陽能熱發電目標擬定為2015年裝機達100萬千瓦,到2020年裝機達300萬千瓦。
《規劃》中提出,未來5年將在全國光照條件好、可利用土地面積廣、具備水資源條件的地區開展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的示范,“十二五”將通過這些試點地區項目帶動產業發展,到2020年開始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
分析指出,1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意味著未來5年光熱發電市場的規模可達150億元。盡管“體量”不大,但由于光熱發電相較于光伏在技術、發電效率和全球市場形勢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優勢,未來5年光熱發電的市場潛力或超預期,目前市場上逐漸開始涉足這一領域的公司特別是設備制造商將迎來利好。
技術和成本優勢明顯
CSP(Concentrated Solar Power)即太陽能聚熱發電技術,依靠各式的鏡面,將太陽的直接輻射(DNI)聚集并加熱導熱介質,熱交換后產生高溫水蒸氣,推動汽輪機發電。
過去,國內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由于缺乏政策扶持和企業的有效商業實踐,市場幾乎空白,這也導致目前光熱發電的每度電成本為1.5元左右,高于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形式。
但眾多業內專家指出,CSP與常規化石能源在熱力發電上原理相同,電能質量優良,可直接無障礙并網。同時,可儲能、可調峰,實現連續發電。更為重要的是,光熱發電在熱發電環節與火電相同,CSP更適合建大型電站項目,可通過規模效應實現成本迅速下降。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2015年全球CSP累計裝機將達24.5GW,五年復合增速為90%,到2020年上網電價有望降至10美分/千瓦時以下。
國內光熱發展近年來開始備受政策重視,在國家發改委今年5月出臺的《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太陽能光熱發電鼓勵發展的新能源門類的首位。
在即將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初步擬定的四個重點光熱發電試點地區是鄂爾多斯(600295,股吧)高地沿黃河平坦沙漠、甘肅河西走廊平坦沙漠、新疆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和西藏拉薩等。
10年內突破千億
分析指出,目前建造一個主流的50兆瓦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設備(國產)投資額為每千瓦1.5萬元左右,因此,若以2015年裝機達100萬千瓦,2020年達300萬千瓦計算,“十二五”光熱發電僅設備一項市場規模就可達150億元,十年內設備市場規模可達450億元。而隨著未來10年內光熱發電大規模商業化啟動,這一市場的總投資規模可達千億元以上。
分析師告訴記者,盡管2015年光熱發電裝機目標被定為100萬千瓦,但目前已公布即將實施的項目規模就達300萬千瓦,在技術優勢和政策扶持等多種因素共同推動下,未來5年國內光熱市場的潛力有望超過預期。
更有市場分析認為,與國內風電過去5年裝機出現爆發性增長的情景類似,到2020年,國內光熱發電的裝機有望突破千萬千瓦,市場規模可達千億元以上。
分析指出,光熱發電市場的規模化啟動將以設備市場擴容為首要表現,因此,未來5年這一領域的設備組件商將率先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