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號線確定線位和站點,6號線二期工程規劃方案進行公告,軌道交通昌平線與8號線之間將再加設一條連接線,西郊線將以現代有軌電車方式運行。昨晚,市規劃委公布了4條軌道交通線路和站位圖。
“隨著北京軌道交通線日益密集成網,將給市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說。
14號線將“上天入地”
地鐵14號線是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中一條連接東北、西南方向的“L”形骨干線,其定位為大運量等級的線路,車輛段上共有10站能與其他既有和在建的軌道交通換乘。
據了解,14號線線路全長約47公里,其中張儀村停車場以西為地面線及高架線,約5公里,其它約42公里全部為地下線。新建37座車站和新建車輛段、停車場各1座,即與15號線共用的馬泉營車輛段和張儀村停車場。
如果乘客從東北向西南方向走,就會發現這是一條與現有軌道交通形成互補的線路。
14號線將從馬泉營車輛段駛出,往南經善各莊站、來廣營站、東湖渠站后來到首個換乘站點——與15號線實現換乘的望京站。
隨后,14號線繼續往南經過阜通西站、阜通東站、高家園站、將臺站、東風北橋站、棗營站、朝陽公園站,到達第二個換乘站——與6號線換乘的甜水園站。
過了甜水園站,14號線將經過紅廟站抵達長安街上的大望路站,這一站可與1號線換乘。
14號線的第四個換乘站是兩廣路上的九龍山站,可與7號線實現換乘,并可以在地面換乘兩廣路及西大望路的公共交通。
第五個換乘站是十里河站,能與10號線換乘。
第六個換乘站為蒲黃榆站,能與5號線換乘。
此后14號線一直在南二環和南三環之間向西穿行,分別經過安樂林站、永定門外站、陶然橋站,到達第七個換乘站——能和4號線換乘的北京南站,隨后是右安門外站和西鐵營站。
14號線的第八個換乘站,是能與16號線換乘的麗澤商務區站。下一站為東管頭站。
14號線繼續向西延伸,到達第九至第十個換乘站——能與10號線換乘的西局站和能與9號線換乘的七里莊站。
在西四環以外至永定河東岸的區間內,14號線還設了3站,分別為大井站、郭莊子站和大瓦窯站。
14號線駛過大瓦窯站以后改為高架軌道,到達永定河西的最后兩站——園博園站和張郭莊站。
6號線二期確定設7站
對于6號線二期到底設幾站,分別設在哪里,一直有不同的說法。市規劃委昨日公布,6號線二期確定設7站,并公布了具體站點位置。
地鐵6號線是橫貫京城東西的第二條軌道交通大動脈,西起海淀五路,東至通州東小營。6號線分兩期建設,一期為海淀五路至朝陽區草房站,目前已經開工。二期為通州區段,西起物資學院站,最終到達終點東小營站。根據既有方案,6號線二期將全部地下運營。
據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地鐵6號線是一條貫穿中心城,連接通州新城的東西向骨干軌道交通線,其定位為大運量等級的線路;地鐵6號線西起海淀五路,東至通州東小營,貫穿北京海淀區、西城區、東城區、朝陽區、通州區5個區。連接了金融街、中心城旅游區與CBD地區、定福莊居住區、常營商務圈;同時,與規劃S1線連接形成溝通通州新城、定福莊邊緣集團、門頭溝新城的交通走廊。
規劃圖顯示,6號線二期工程線路全長約12公里,新建7座車站和1座東小營車輛段。
按照此前規劃設計,北關站將能夠實現與R1線的換乘,新華大街站則可換乘S6號線。
R1線也是一條貫穿北京東西的軌道交通大動脈,將沿地鐵1號線和八通線的線位鋪設,將設計為大站快車線路。
S6號線是一條市郊鐵路,將從亦莊新城至通州新城,再延伸至首都機場、順義新城。
據設計方介紹,6號線列車的設計時速可以達到100公里,刷新北京軌道交通的紀錄。由于6號線間距較大,最長一站約為5公里左右,能夠充分發揮地鐵列車的速度優勢。
同時,6號線的設計中還給“大站快車”預留了空間,快車只停大站,小站則甩站通過;慢車則站站都停。目前預留的大站包括一期的常營站,二期的北關、新華大街等站點。
“這些線位和站位已經確定,但站名尚未確定,我們將在聽取公眾意見后再定名。”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具體站名將在規劃委網站上進行公示,在收集公眾意見、報請市政府同意后再確定。
西郊線將成西部“風景線”
今年年底以前,一條游覽西山的景觀線將動工。市規劃委發布《北京現代有軌電車西郊線規劃方案公告》, 記者發現,與此前建設管理公司提供的方案相比,本次公示的線路更為平緩。
據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西郊線線路沿規劃香泉路、旱河路鋪設,穿行于采摘園及郊野公園之間,沿途分布著頤和園、玉泉山、香山等北京“三山五園”經典園林,再加上昆玉河、南水北調明渠的大面積水景,將成為吸引大批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閑觀光的景觀線。這條線路被定位為一條服務于西郊風景區,以旅游、休閑、觀光為目的的旅游專用軌道交通線路。
記者在示意圖中看到,西郊線全線設車站7座,自西向東依次為:位于臥佛寺路西側、臨近一棵松的香山站,植物園站,萬安公墓站,玉泉郊野公園站,頤和園西門站,頤和園南門站,巴溝站。這些車站均為地面站,站臺在專用車道兩側,分上行站和下行站。車站與大容量公交車站類似,但雨棚設計會更加精致美觀。
西郊線西起于香山路停車場,沿香山路向東,下穿西五環路香泉環島后,右轉進入旱河路,沿旱河路向南經過萬安東路后右轉,沿萬安東路向東穿過茶棚村后進入規劃玉泉郊野公園,線路經過北塢村路前轉向南并下穿北塢村路,而后沿北塢村南街向東,在規劃金河路路口轉向南,再沿規劃金河路向南,同時線路穿過規劃南水北調公園北端,在規劃金河路終點處線路右轉從南水北調公園東側上跨四環路和京密引水渠進入巴溝路,終點進入巴溝車輛段與地鐵10號線巴溝站銜接換乘。有軌電車西郊線巴溝站將成為與10號線換乘的一體化設計車站。
有軌電車西郊線建成后,乘坐這條軌道交通前往香山,將成為悠閑、舒適的旅程。列車將采用100%低地板設計,乘客抬腳就能上車,輪椅進出自如。乘客從始發站巴溝上車,一路觀賞著山景,20多分鐘便能來到香山腳下。
西郊線單列車載客量是250至300人。平時單列運營,節假日可雙列運營。
“聯絡線”連起昌平線和8號線
在昌平線和8號線之間,將加設一條僅有3站的聯絡線,為乘客換乘提供方便。
公示方案顯示,聯絡線全長約6公里,共設朱辛莊站、育知路站和平西府站3座車站,其中1座高架站,2座地下站。在聯絡線建成以后,乘客將從昌平線朱辛莊站同站換乘到聯絡線上,在上跨七北路后,沿育知西路東側下穿回龍觀城北市場,至回南北路折向東,沿回南北路至黃平西側路折向南與地鐵8號線二期工程相銜接。
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昌平線與地鐵8號線之間設置聯絡線,能實現昌平線與城鐵13號線、地鐵8號線兩線兩點換乘。還能分流昌平進城的客流,增加昌平進城客流的進城通道,減輕了13號線的客流承載壓力。
據了解,昌平線北起昌平區十三陵景區站,南至海淀區西二旗站,沿線經過海淀區和昌平區,全線設置車輛段和停車場各1座,分兩期建成。一期工程北起昌平區南邵站,由北向南下穿規劃京密引水渠后由地下轉向高架,上跨現狀京包鐵路后轉向南,沿京包鐵路至海淀區13號線西二旗站,全長約21.35公里,共設7座車站,停車場內設置臨時線路控制中心。其中,地鐵昌平線一期設置了西二旗和朱辛莊兩個換乘站。
而8號線一期工程為奧運支線,路程為北土城站至森林公園南門站。8號線二期由奧運支線分為南北兩段。北段起自回龍觀小區與一期森林公園站相接,南段自一期的北土城站至二期終點中國美術館站。
相關負責人表示,聯絡線的建立同時加強了地鐵8號線南北大通道的骨干交通功能,促進帶動昌平新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