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1.84萬億元債務到期 地方政府需疏堵結合防范風險

2012-01-21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當“美債”“歐債”一系列債務危機在過去一年成為社會“熱詞”之后,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也將在2012年迎來今后幾年的償債高峰。如果說政府怎么還錢、怎么借錢與怎么花錢成為百姓關心的熱點,那么如何疏堵結合控制債務規模、防范債務風險,則成為地方政府今年的一大任務。

    今年將迎來四年內償債高峰    

    伴隨著地方自行發債試點、各地財政收入高增長依舊,地方政府性債務償債首個“洪峰”安然通過了2011年。而在今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與其他相關債務三類共計1.84萬億元的債務,已讓2012年成為今后地方政府償債最為關鍵的一年。

    2011年6月,審計署公布了迄今為止對于地方債務問題解答最為詳細的《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在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10.7萬億元中,從償債年度看,除去2011年,2012年到期須償還的占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償還的分別占11.37%、9.28%和7.48%,2016年以后到期償還的占30.21%。

    “三年前借錢度過金融危機,三年后各類舉債主體都到了還錢的時候。”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事實上,從2008年四季度中國政府即開始大幅降息并增加新增貸款以積極應對金融危機,這使得三年后的2011年已經成為地方政府償債的第一個高峰,而在2009年,各類融資平臺公司開始成為舉債主體。

    審計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中,融資平臺公司、政府部門和機構分別舉借4.97萬億元和2.5萬億元,占地方政府總債務的近七成。

    超過6000個融資平臺公司由于舉債規模大、隱形風險高、償債能力不一,在近兩年來一再成為社會和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但即便如此,在最近一兩年內,監管部門對其風險的嚴格管理保證了“洪峰”安然通過。

    雖然地方政府財政增收壓力和償債壓力都在不斷增大,但在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趨勢依然向好的情況下,很多業內人士依然樂觀看待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未來可以嘗試將地方政府性債務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里進行特殊處理,然后通過經濟增長來消化它,就肯定會有政策辦法的。”中國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師何志成認為。

    借債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在關注地方政府能否還上錢的同時,地方政府從哪里借債、去哪里花錢,成為普通百姓關心的問題。

    審計署的數據顯示,從借款來源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中,銀行貸款為8.46萬億元,占79.01%,而發行債券的占比僅為7.06%,這不僅凸顯出地方政府性債務與銀行系統的巨大關聯,也顯示出我國地方債務發行仍有巨大空間。

    在銀行貸款的支持之下,2009年與2010年地方政府加大投資拉動內需,在債務支出中,市政建設與交通運輸的比重分別達到36.72%和24.89%,從2008年后國內多個二線城市興起的“修建地鐵熱”不難看出,不少地方政府熱衷上馬規模大、周期長基礎設施項目。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顯示,在中央項目投資四年來首現同比負增長、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持續回落的情況下,地方項目投資同比增速在去年1-12月一直穩定在26%到28%,“十二五”開局之年地方政府投資熱情的持續高漲,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到過去舊債的償還能力。

    目前,雖然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依然較為健康,但在未來土地財政面臨變局的趨勢下,地方政府單一靠過度舉債進行投資似乎并不明智。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靳東升說,依靠土地出讓金作為償債來源是不能持續的,畢竟可供轉讓的土地有限,而土地出讓金也要用于安置居民補償。若完全用于償債則與資金的需求不一致。而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也表示:“在談地方政府債務和樓價合理性時,用資產負債率的概念是不合適的,而需要用償債收入比等來權衡。”

    “地方政府性債務的風險在于地方政府投資過大,到期債務償還不了,超過了地方政府的收入能力。”靳東升表示。

    構建規模控制和風險預警機制

    在這種情況下,去年10月份,首批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引人關注,在順利完成招標發行后,不少業內專家認為,從中央政府代發到地方政府自行發債,顯示出地方政府獲得了進一步的自主權。除去保持經濟增長與合理信貸投放,地方債務問題的逐步透明化,為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打開了新路。

    趙錫軍認為,地方自行發債成行是地方政府債務透明化的一個進步。但在這背后,在財政監督以及發債規模上未來還需要考慮更多,不僅要持續對之前地方融資平臺進行清理并保持警惕,同時也要避免出現歐美國家過度舉債帶來的“慢性毒害”。

    靳東升認為,對于地方債的借貸規模要求、債務來源、定向使用狀況、借款還款程序都要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同時還要落實責任人和責任單位,政府換屆后不能單一由后來者承擔償還債務的責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