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人大代表、副市長洪峰在參加海淀團分組審議時表示,作為剛到北京工作一年的副市長,他感到,在2011年里,首都交通擁堵、房價調控和GDP增速問題是政府工作中的三大考驗。
三大考驗
冒風險提房價“穩中有降”
洪峰說,去年政府在作出房價調控決策時很難,討論了無數次,北京市人口基數這么大,在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以及土地資源那么稀缺的情況下,這種供需矛盾要用政策控制會不會產生新的矛盾?房價能降下來嗎?
中央提出房價的工作目標,全國31個省市,沒有一個提降的,都說的是房價增幅低于GDP。洪峰說,北京最初的想法是提出“要把房價的漲幅遏制住,房價低于老百姓的實際收入”。
“可是就在發布之前,我們想中央要求把房價降下來,我們是首善之區,要帶頭呼應,于是召開緊急會議,在會議室里面討論,最后提出‘穩中有降’。”洪峰認為,提出“穩中有降”需要冒兩個風險,一個是31個省市只有北京說降,另一個風險是提出降低房價后,最后房價到底能不能降。
全國只有北京提出來降房價,為了實現穩中有降這個目標,本市開始增加資金投入,保障性的住房多開工多建設,同時把一些樓王、地王的價格降了下來。
GDP、CPI兩數值險“碰頭”
副市長洪峰總結去年的第三件大事,即2011年的各項數值。
“去年年中,數值上看還可以,但勢頭有隱憂。GDP增長速度是七點幾,物價也在往6奔。高物價、低增長,物價上升和GDP增長速度險些碰頭,經濟學的角度上看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對于GDP、CPI 險些“碰頭”,洪峰分析,限購機動車、房價調控、首鋼搬遷三大因素使北京GDP增速下降了2個點。
面對兩個數值接近,高物價、低增長的狀況,北京市各部門領導聚在一起緊急開會,討論對整個形勢的判斷。洪峰說,2011年下半年工作的一項重點就是要保障兩個指標,一個是物價往下走,一個是GDP不能往下滑,要保持在8以上。
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北京自2011年7月GDP開始上升,8月物價開始下降。
去年施工面積1.54億平米
洪峰說,治堵第一要多修路,多修公路、多修地鐵。去年整個北京的工程施工面積達到了1億5400萬平米,這個工程量相當于整個歐洲施工面積的2倍。
第二個問題是控制新購車量。洪峰說,我們北京把汽車當做支柱產業來打造,限購政策這么一掐,掐住了北京市場。
“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修路的問題,找各家央行、駐北京金融機構、開各種銜接會,不管怎么樣,去年的資金銜接得還是不錯。所有的工程都在比較順利地進行。搖號政策也堅持下來了,怎么搖號、怎么做更合理還需要進一步改進。”洪峰說。
老同事戲謔稱“首堵市長”
>>花絮
“我是從外地回到北京,去年一年可以說是邊調研、邊學習,邊學習、邊工作。很多事情我還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在看,甚至是站在一個比較經濟學的角度在看的。一方面我參與了,一方面我很冷靜地在看著,看著一年如何決策、如何工作。”洪峰說,“大家都說我是首堵市長”。剛來北京工作,他便接到了原來工作地方的很多同事、朋友發來的短信“恭喜你啊,成為了首堵的市長”。面對來北京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緩解北京交通擁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