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雙手何以敵四拳?

2012-02-12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3年前,作為機構體制改革“省管縣”先行一步的江蘇省,適時成立了區域環保督查機構。蘇南環保督查中心就是江蘇省環保廳派出的3個區域督查機構之一。

蘇南環保督查中心督察范圍內的蘇南經濟發達地區,排污總量仍然巨大,環境形勢依然嚴峻,違法問題不時顯現。從實踐上來看,僅憑10多人的蘇南環保督查隊伍,無力通盤處理太湖流域多達上萬家排污單位的環境問題,而要破解監管難題,只能通過“借力打力”的方式,將任務和壓力落實到地方政府部門中去。

為此,蘇南環保督查中心樹立了“查案為基,督政為要”的督察思路,通過對信訪督察、跨界督察、突出環境問題排查中發現的嚴重環境問題進行環保督政,為環保督政提供鮮活的樣本和事例,如此“對癥下藥”,既推動了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也避免了對地方政府進行空洞的說教。

約談政府官員解決突出問題

“環保督政正是派出區域環保督查中心工作的靈魂和出發點。蘇南環保督查中心承擔著督察地方政府以及環保部門執行國家和省環保政策、法規、標準情況的職責。”蘇南環保督查中心主任程煒這樣告訴記者。

實際上,從2009年開始,蘇南環保督查中心就開始嘗試邁出環保督政的第一步。

當時,為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全面梳理突出環境問題,提高地方環境監管水平,蘇南環保督查中心工作人員在轄區內開展了例行督察。督察中,工作人員發現,鎮江地區某市所屬向陽河水質大面積泛黃,蘇南環保督查中心迅速組織人員,對污染水體和周邊企業開展監測與監察,并現場要求當地環保部門對違法企業實施處罰,立即向地方政府報告并對污染水體進行治理。

3天后,工作人員在對整治情況開展后督察時發現,河流污染問題并未得到地方政府部門的重視,污染依然存在。針對這一情況,蘇南環保督查中心迅速啟動督政機制,約談當地政府負責人,通報存在的污染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對整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很快,約談產生了效應:地方政府在約談會后迅速落實督察意見,立即關停肇事企業,處理相關人員,對污染河水進行妥善處置,一起污染事件得到妥善解決。

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簡單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年來,蘇南環保督查中心通過約談政府官員,不僅加快了污染治理進度,而且進一步鞏固了污染治理成效。

201011月,蘇南環保督查中心就太倉市多家企業存在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轉、違規擴建、違反項目“三同時”制度等一系列比較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約談太倉市政府分管負責人,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對違法企業依法立案查處,對地區重點行業污染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依法關閉、停產、限期整改一批環境違法企業。

20112月,蘇南環保督查中心就金壇市多家化工集中區、污水處理廠及排污企業存在漏排直排、超標排放、稀釋排放、建設項目未批先建、鄉鎮污水廠停運等一系列比較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約談金壇市政府負責人,力促金壇市委市政府決定分3年關閉60家化工企業,進一步促進了金壇市的產業結構調整。

2011年期間,蘇南環保督查中心在轄區開展突出環境問題排查,共檢查鎮江、常州、無錫、蘇州4市工業企業482()。通過督察,集中向常州、無錫、鎮江3市環保部門通報發現的環境問題,并約談了環保局負責人員。

同時,督促無錫、常州、蘇州、鎮江4市對無錫市美華化工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實施市級掛牌督辦,并通過督察促進地方政府加大對昆山市千燈化工園廢氣污染、常州市新北區化工園廢氣污染、吳江市邱舍電鍍工業園廢水污染、蘇州相城區黃橋鎮電鍍工業園廢水污染等9個工業園區的污染治理力度,均取得了明顯成效。

搭建區域協調平臺,化解跨界污染糾紛

蘇南地區水系復雜,流域交錯,企業眾多,交界區時常發生污染糾紛事件。為此,蘇南環保督查中心還就跨界污染糾紛開展督政工作。

2011年,無錫市惠山區與江陰市交界的復合肥生產企業排放廢氣、噪聲長期影響青陽鎮趙宕村五龍涇村民,為此,村民多次到江蘇省環保廳進行上訪。

由于污染糾紛牽涉了不少利益沖突,蘇南環保督查中心經調查后認為這一事件并非兩地環保部門所能解決,還需要借助政府部門牽頭才能解決。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蘇南環保督查中心向江蘇省環保廳做出報告,建議由省廳發函無錫市政府督促解決。正是通過這次發函,促使無錫市政府的多方協調下,這一問題目前已經解決到位。

從職能劃分上來看,江蘇省成立的環保督查中心負責對縣()級的依法行政進行監管,一方面針對環境管理的相對人,另一方面對地方政府進行協調和監督。

發生在丹陽市的“水芹死亡”事件,涉及水芹種植面積500畝,造成經濟損失近1000萬元,引發群體上訪事件。為了使這一事件得到妥善處理,蘇南環保督查中心經過現場調查后,及時召開了丹陽市政府及環保、農林等部門參加的協調會,隨后又促使江蘇省環保廳專門發函丹陽市政府,并最終促使這一事件得到圓滿解決。

此外,在對江陰市石莊化工園區及常州市新北化工園區的環境糾紛進行調處過程中,蘇南環保督查中心現場組織江陰市環保局與常州新北區環保局開展化工企業對口檢查,重點檢查兩園區內大氣信訪重點投訴企業,并召開了包括兩地級市及兩區()在內的協調會,為兩地建立信訪調處平臺打下了良好基礎。

事實證明,要解決環保問題,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僅靠環保部門的單打獨斗往往效果甚微。從安全防護距離內的居民拆遷問題,到嚴重污染企業的關閉,再到產業政策和環境法律、法規的執行以及節能減排項目的落實和運行,地方政府均發揮著主導力量。蘇南環保督查中心正是充分認識并依靠政府的力量,促使區域內的環境問題逐一破解。

信訪督政大幅降低信訪總量

如今,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普遍提升,老百姓對環保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在信訪渠道越來越暢通的情況下,一旦出現了環境污染狀況,人們不僅向縣()反映問題,還向市、省、國家進行反映,直接導致信訪總量居高不下。上述情況,在地處富庶江南的蘇南地區尤為突出。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2011年,蘇南環保督查中心處理環境信訪136件,涉及企業183(),查實的企業為130家,占比為80%。同時,通過信訪督察,分別對118()企業提出督察意見,建議取締關閉企業16家、停產整治14家、實施經濟處罰36家,限期整改52家,有效維護了群眾的合法環境權益。

20113月初,一起信訪舉報案件使無錫市錫山區一家違規建設的小煉鋼企業浮出水面。通過現場調查取證,執法人員發現這家企業違法事實清楚,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應該立即予以關閉。

然而,隨行的地方環保部門卻表示了自身的無奈,關閉企業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的批準,實施關閉措施還需要加以時日。一方是違法事實清楚卻仍在生產的環境污染企業,一方是備受污染侵害、群情激奮的民眾,面對這種情形,究竟該何去何從?

為避免污染事態繼續擴大,蘇南環保督查中心當即約談錫山區政府負責人,要求立即對這一項目實施關閉。經過地方政府部門的溝通和努力,違法項目被當日停產,從而避免了一起因污染引發的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此外,蘇南環保督查中心還注重對信訪高發地區的江陰市進行信訪督政,聽取地方關于信訪處置情況的匯報,結合歷年來查處的江陰市信訪案件情況,現場抽查重復信訪舉報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并針對現場檢查情況,提出整治意見。通過這種近距離的實地督察,江陰市的信訪量大幅下降,信訪督政起到很好的效果。

擴大督政范圍推動區域發展

環保督政成效初顯,然而除了目前開展的工業污染源方面的治理督政、信訪案件方面的信訪督政、跨界污染糾紛的協調督政以外,環保督政還需要在更多方面發揮作用,例如包括在推動流域水環境治理、地方節能減排、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綜合治理環境質量等方面都有可供發揮的空間。

131日,在接到丹陽、武進交界處泥炭橋斷面水質出現波動的預警信息后,蘇南環保督查中心主要負責同志即率領相關督查人員迅速趕赴現場,組織、督促并指導地方環保部門開展調查,最終認定造成水質波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游丹陽市3處養豬場間歇直排未處理畜禽糞便所致。

蘇南環保督查中心要求丹陽市環保局繼續深入開展監測、監察工作,鎖定相關證據,并立即取締關閉直排養殖場,切斷污染排放,加快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進度,保證出境水質不再出現波動。

通過環保督政,蘇南環保督查中心使一方環境污染問題得以及時處理,也推動了區域的整體發展,可謂是一舉兩得。

為了使環保督政更好地發揮作用,還需要對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環保督政決定了督政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套完整的程序和措施”談到今后環保督政的發展時,蘇南環保督查中心主任程煒如是說。他認為,當前開展環保督政需要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要能發現問題。通過督察發現地方存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是督政的前提。只有提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地方政府提出整治要求,才能避免空談,遭到地方政府的應付了事。

其次,要找出問題存在的癥結,厘清地方政府的責任,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良策。同時督促地方政府協調各職能部門聯動,避免出現所有壓力落到地方環保部門的局面。

第三,要強化督促落實。通過督政,不僅要看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否得到整改,還應該以“回頭看”的形式定期來檢驗類似的環境問題是否得到根本解決,避免地方政府部門應付了事,督政效果大打折扣。

背景資料

環保督查中心沿革

隨著環境容量與排污總量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傳統的國家環境監察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新形勢、新階段的需要。為了改變現狀、打破僵局,200812月,環境保護部6個環保督查中心全部組建到位。環保督查中心的成立,標志著由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環境保護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以及華東、華南、西北、西南、東北、華北6個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組成的環境保護國家監察新體制初步建立,成為建立“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保管理體制的重要一步。

江蘇省環保部門順應形勢,繼2008815日在無錫成立蘇南環保督查中心后,又分別在泰州、淮安設立蘇中、蘇北兩個區域環保督查中心,并明確提出今后省級的環保監督性檢查主要由三大中心予以承擔。

各級環保督查中心自成立以來,各自承擔起了區域執法督察、環境應急、跨界環境糾紛協調以及總量核查等大量工作,為區域流域限批、重點案件后督察、主要污染源減排等重點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