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葦町先生在《北京日報》(2011年11月14日)撰文指出:領導無知識,越有權力越可怕。這樣的判斷沒錯,但另外存在一個事實:領導無道德,也會越有權力越可怕,而且后一種更可怕。
首先,領導無知識,但若有道德,這樣的領導至少可以在道德上起到榜樣作用,這對社會是有益處的。對社會道德建設而言,領導的以身作則很重要。
其次,領導無知識,但若有道德,這樣的領導至少也是尊重人才的,也可以利用別人的才能和知識彌補領導者自身知識的不足。當今社會,不需要領導樣樣都通,關鍵是領導要虛心利用好各種人才。
再次,道德規定知識的方向,領導無道德,知識就可能成為害人的利器。知識和道德相比,道德的價值要始終高于知識的價值。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但知識只有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才是造福于社會的力量,否則,就是禍害社會的力量。
第四,從實踐上看,有知識的領導多的是,但有知識并不會阻止腐敗的滋生。中國歷朝歷代,官員大多應是有知識的,“學而優則仕”嘛。但知識并沒有減少歷朝歷代統治階層的腐化。相反,一些大德之人,知識水平雖一般,但知識欠缺并沒有妨礙這些人成為杰出的領導者或國家領導人,曼德拉就是一個例證。
第五,對專業技術人員而言,重要的是知識,對領導而言,道德就更重要。因為領導要統領這些專業技術人員。領導若沒有道德,就既管不好自身,也管不好別人,這對社會危害很大。兵歪歪一個,將歪歪一窩。
在現實中,我們希望最好是領導既有道德,也有知識,因為有知識,也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更多注重提拔有道德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