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別動不動質疑“廉政寄語”是場秀

2013-07-16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夢里不驚。”這是父親對兒子的寄語;“公家的錢不能動,平安就是最大的福。”這是妻子對丈夫的囑托;“不求您發財,只求您平安。”這是女兒對父親的期盼……走進鄭州市各級機關,幾乎在每個黨員干部辦公室最醒目的地方,都懸掛著一句句這樣的親情寄語。(7月14日 新華網)

    與傳統的“廉政標語”、“廉政口號”相比,鄭州市的“廉政寄語”因為融入了親情這一元素,不僅具有更好的宣傳教育效果,而且具有一定的創新價值。但令人遺憾的是,鄭州市此舉仍然遭到一些網民的質疑,被稱為“又一場廉政秀”。概括起來,質疑的觀點主要有二:一是認為反腐應當靠制度而不是靠教育,制度建設才是反腐敗的根本途徑;二是認為在嚴刑峻法都難以杜絕腐敗的情況下,“廉政寄語”的反腐效果令人懷疑。

    筆者以為,一些網民對“廉政寄語”的質疑,實乃求全責備、有失寬容。誠然,制度建設是反腐敗的根本途徑,但是反腐敗的制度建設與宣傳教育并不矛盾。近些年來我國的反腐敗形勢之所以依然嚴峻,關鍵不是缺少反腐制度,而是缺乏對制度的執行與落實。而相關制度之所以難以落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廉政文化氛圍的缺失。原河南省交通廳廳長張昆桐將自己的腐敗行為歸咎于“曾把腐敗看成主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此而言,現階段加強反腐敗宣傳教育工作,營造廉政文化氛圍,在某種程度上跟制度建設一樣緊迫。

    更何況,反腐敗的制度建設重在完善監督和懲罰機制,其要義是“堵”;而反腐敗的宣傳教育重在攻心、重在潛移默化,其要義是“疏”。大禹治水的歷史經驗已經告訴我們,洪水泛濫的緊要關頭,“堵”固然重要而必須,但終究只能治標,而“疏”才是治本之策。因此,在反腐敗形勢嚴峻的當下,制度建設固然重要、不可或缺,但諸如“廉政寄語”之類的宣傳教育也不失為反腐敗的有效途徑。

    對于“廉政寄語”的反腐效果,筆者以為也不可急于求成。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廉政寄語”作為一種反腐敗教育手段,其效果不可能立竿見影。而且,受“受教育者”個人閱歷、價值觀、人生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種教育的效果注定也是因人而異。因此,指望“廉政寄語”迅速根除腐敗行為不科學,也不現實。因此而全面否定“廉政寄語”,同樣也不科學、不可取。

    反腐敗工作,需要公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也需要黨政機關的堅守和堅持。筆者希望,公眾對鄭州市的“廉政寄語”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也希望鄭州市將這一做法堅持下去,不要因為遭到熱議和質疑就半途而廢。退一萬步講,“廉政寄語”即便是一場“秀”,秀秀也無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