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讓幸福家庭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基點

2015-02-28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家”是人們的棲身之所,更被視為情感歸宿。中華民族向來重視家庭,重視親情。“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歷代先賢的終極社會理想也來源于這質樸的倫 理思想。在市場經濟空前發展、人口流動規模龐大的社會轉型期,更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 要基點,成為推動整個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不竭動力。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羊年春節倏忽而過,濃濃年味依然氤氳不散。貼春聯、掛燈籠、逛廟會,看春晚、搶紅包、拜新年,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不管習俗新或是舊,聲聲祝福、融融暖意始終繞不開的就是“團圓”二字。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萬家團圓、共享天倫的美好時分。在這個日子里,游子歸家,親人團聚,表達親情,抒發鄉情。無論時代如何變 遷,無論形式如何出新,回家過年的期盼沒有變,與親人團聚的渴望沒有變。一家人熱熱鬧鬧張貼的對聯和年畫上,長輩給晚輩包好的壓歲錢所蘊含的期待與祝福 中,老老少少齊齊整整一同守歲的歡聲笑語里,無不浸潤著親情的溫度,洋溢著家庭的幸福。中國年的全部意義,就在于全家團圓。年味兒,也正因家庭的溫暖而愈 加濃厚。

    中華民族向來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是我們的棲身之所,也被視為情感歸宿。家和萬事興、尊老愛幼、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等俗 語,無不承載著中國人的家庭觀念。“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昔日遠游在外,一首《游子吟》生動表達出中國人對家的眷戀;如今交通便捷,技術發達,千山 萬水更阻擋不住家的召喚。數據顯示,2015年春運,有超過28億人次出行,這相當于將全球1/3的人口,在短短40天內集體遷移。正是內心自然萌發的情 感、不約而同的力量,讓家國血脈代代傳承,將中華民族緊緊凝聚,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作為組成社會與國家的基本單位,猶如構成有機體的細胞。一個個細胞穩定有序,有機體才能茁壯成長;相反,倘若 千千萬萬個細胞出了問題,必將造成有機體功能的紊亂,甚至為系統的崩壞埋下禍根。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歷代先賢的終極社會理想很多都來源 于這質樸的倫理思想。管理好小家才能承擔起大家,無論治理社會還是建設國家,皆是如此。如果一個人在家庭建設上疏忽甩手,毫無章法,又何談為國家和社會作 出積極貢獻。只有先把家庭中的每一分子凝聚起來,推己及人,才能把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團結起來,為社會這個大家庭的和諧與繁榮增光添彩。

    當下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空前發展,人口流動規模龐大,對傳統家庭模式沖擊不小。加之網絡時代洶涌來臨,人們溝通交流方式迅速 多樣,娛樂選擇日趨多元,對家庭建設也是一種考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華文明幾千年來都是推己及人、推家及國,由血緣之親放 大為社會之愛的。作為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良好的家庭氛圍與優秀的家教能夠引導人們自覺履行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 風尚。千百年來,中華優秀文化通過一代代家庭長輩的言傳身教,深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與骨髓。新形勢下,怎么將家庭建設強健起來,怎么將傳統倫理傳承下 去,怎么與時俱進營造新的家教、家風,正成為亟須給出答案的大課題。

    世易時移,日新月異,但家庭仍然是中國人幸福觀的根本。只有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才能使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生活更加美好,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推動整個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不竭動力。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