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反腐下的“懶政”實質還是腐敗未能除根

2015-04-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體: ]

據新華網報道,反腐高壓成常態,“不敢腐”漸成氣候。然而,另一個極端也出現了:為了避免“負責任”、“受牽連”,一些官員對企業家避而不見,或者“軟拒 絕”, “不吃、不拿、也不干”,不跟企業接觸,能躲就躲,能避就避,不接電話、不批文件,政商關系從過去的“勾肩搭背”變成“背對著背”。

   廉潔、高效是理想的施政狀態,是行政治理改革的終極目標。反腐的初衷,無疑是構建起健康的官場生態,反腐雖在一定程度產生了讓官員“不敢腐”的效果,但導 致懶政和行政效率低下,這顯然不是理想的結果。反腐導致官員不作為,這種擔心早就有,甚至成為某些人敵視反腐的借口。

   因為反腐而不作為的官員,大概出于兩種心態:一是怕受牽連,擔心在與企業等主體打交道時,遇上“不干凈”的對象,或不知不覺陷入污泥而被染,或者對方出事 時“拔出蘿卜帶出泥”,因而以躲和避來保全自己;二是對反腐持不滿,但又不能明目張膽地反對,只能以不作為的形式消極對抗。

   這可苦了企業。雖然近兩年以“簡政放權”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政府”建設有了很大進步,但畢竟與市場需求和社會期待仍有差距,甚至職能部門設置互為前置的審 批事項讓企業難以適從,一項業務近8個月沒辦下來的事情還在出現。也就是說,企業仍要頻繁進出政府職能部門,蓋這樣或那樣的公章,得到這樣或那樣的許可, 如果官員對企業避而不見,企業就只能干著急了。

   反腐是為了廉潔,更是為了高效,廉潔的政府一般不大可能低效。解決了廉潔問題,必然就能解決官員激勵和監督約束的問題,從而為高效行政打下基礎。一個能有 效控制腐敗的政府,必然有健全的機制促使官員高效工作。事實證明,廉潔水平比較高的政府,其行政效率也往往比較高。

   懶政的存在,尤其是因為反腐而故意不作為,恰恰是因為反腐沒有進行徹底。在崗不在狀態,在位不謀其事,“混”字當頭,碌碌無為,尸位素餐,不但白花納稅人 的錢,而且對經濟社會發展形成阻力。對付懶政,必須將反腐進行到底,把那些為官理念不正、一心為了撈個人好處、占著官位不辦事的官員,都清理出公職人員隊 伍。

   當然,反腐的同時,也必須進行有利于高效行政的專門機制建設。一方面,大力推進政府轉型和服務型政府建設,在公務員隊伍中廣泛形成“公共管理就是服務”的 理念;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公務人員考核和淘汰機制,改變“公務員只進不出,只要不出大問題,就可以一輩子享受公務員待遇,做好做不好都一樣”的情況。 除了對公職人員嚴加考核外,對積極作為有實績的好官也要及時獎勵。而在對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評價中,則要重視包括企業在內的各類社會主體的意見,切實改 變公職人員對只上級負責的現象。

最根本的,還是要建立正常的政商關系。要進一步簡政放權,健全 “權力清單”與“負面清單”,明確政府職能邊界和企業經營邊界,盡可能釋放企業自主空間,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落到實處。如果市場體系完善不起 來,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模式不能得到根本轉變,那么,政府部門不但把持著過多的企業門檻,官員手中掌握著很大的資源支配權,企業就難以在官員面前挺直腰 桿,政商平等關系建立不起來,政商勾結的毒瘤就消除不掉。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