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河南省教育廳公布《河南省教育綜合改革方案》,將深化教育辦學體制、管理體制、考試招生制度、人才培養模式、資源配置方式等多領域的改革。《方案》提出,改進教育質量和人才評價機制,堅決糾正以分數為主要指標的考核傾向,逐步取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成績評定百分制,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10月24日 新華網)
教育公平喊了很多年,但到目前為止實質性進展并不明顯,其中一個典型的做法,就是給學生貼上優生、中等生和差生的標簽。河南的小學初中取消百分制,邁出了教育公平的關鍵一步。
學生人人平等,沒有優生、中等生和差生之分。學校和老師人為地將學生按照成績分為三六九等,這是唯成績論思想作祟,這是對某些學生的歧視,嚴重傷害學生的尊嚴和自尊心,嚴重阻礙教育公平的實現。
成績好的就是優生嗎?小學得雙百分的就是優生嗎?考試成績排在最后一名或倒數幾名就是差生嗎?除了成績排名第一和倒數一名的學生,其他學生都是中等生嗎?分類的根據和標準在哪里?再說,即使有優生和差生,也是相對的——你的成績在這個班上算優生,在全校、全縣、全省甚至全國呢,也許要算差生了。縱然你的成績很好,但品德、體育、勞動呢,學校要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學生。不以成績論英雄,不以分數論成敗,摒棄唯分數論思維,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這是教育改革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
小學初中取消百分制,應該不會再有排名;沒有排名,就不會出現優生和差生;沒有優生和差生,學生就不會受到不公平對待。以前,優生在老師眼中是香餑餑,一白遮百丑,人見人喜歡;相反,差生不僅有時受到冷落和嘲諷,甚至受到體罰和變相體罰,個別老師甚至以把差生趕出教室、趕出學校為快。如此一來,教育公平何從談起?
教育公平首先要公平對待每一名學生。沒有學生之間的公平,教育公平只能成為空話。取消百分制,就是取消學生身上各種不該貼上的標簽,取消學校和老師手中不該有的特權,讓每一名學生接受平等的教育,讓學生和家長真正享受到教育公平。正是從這個角度說,小學初中取消百分制,既是教育公平邁出的關鍵一步,也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