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的索賠風波還未平息之時,昨天,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又報道了一條男青年為在同行女伴面前表現表現而跳熊貓館的新聞。據悉,10月27日16點,一名青年男子擅自翻越圍欄進入南昌市動物園大熊貓館外運動場,挑逗正在休憩中的大熊貓,隨即被大熊貓抱住按倒。之后,人與熊貓開始了長達5分鐘的拉鋸戰。男子不斷想擺脫熊貓,但卻總被它牢牢地壓在身下,這場“人熊大戰”看得周圍游客膽戰心驚,不少游客都在對男子進行勸導,但是該男子依然不聽勸阻,對熊貓館內的熊貓進行攻擊。整個過程中熊貓并無兇猛攻擊撕咬,只是摟抱按壓。該男子似無大礙,逃離后未向該園反映情況。事件發生后,動物園立即著手調查,確認大熊貓并無異常,并進一步加強了安全措施。該園管理處動物管理科長李東濤表示,從視頻可以看出來,熊貓其實沒有想攻擊這名男子,只是想跟他玩。
得虧當天大熊貓心情好,只是想玩一會兒。否則,后果不堪設想。畢竟,雖然熊貓憨態可掬,似乎人畜無害,但實際上人家是不折不扣的“熊”。在《生態學(Ecology)》雜志發表的一篇探討食肉目動物咬合力和攝食方法的論文中,犬齒咬合力前十名中大熊貓位列第六,緊跟在美洲豹后面,比親戚棕熊和森林之王獅子還強。想來那個為了討女孩歡心跳熊貓館的男青年應該不知道這些,否則,干不出類似于“在猛獸區擅自下車”的事情來。
所以,這件事給人們的第一個教訓,就是要多讀書、多看報、多學習。不僅要知道獅子老虎毒蛇可以要人命,還要明白熊貓的學名叫貓熊,雖然吃素但按照南昌動物園官微的說法也是“牙尖爪利、力大如牛”的。只有儲備更多的知識、不斷地學習,才會讓人對自然有敬畏、對規則有尊重、對自己有愛護。無知者才會無畏,越是了解這個社會和自然的人,越謹慎。當然,碰瓷者是另外一個范疇。
第二個教訓恐怕要針對所有的動物園。從這起跳熊貓館事件的報道中可以得知,熊貓館護欄的高度大概是1.3米左右,護欄到場地的深度是3米,隔離溝的距離大概1.5米,這個游客跳進場館這個時間段,剛好是在飼養員準備熊貓第二天飲食的空當期。這個高度和距離對一般老幼婦孺是鴻溝,但對身手矯健又存心表現的青年人來說還是可以翻越的。動物園設計之初,默認了一般游客是有常識、守規矩的人。但不合常理之人、意外之事總是存在的,今后恐怕墻要加高、溝要挖深,管理人員也要時刻巡視,更要做好監控留好證據以備不時之需。比如今年5月,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為了救一名脫離父母看管、掉落猩猩館的三歲男孩,不得已槍殺了剛剛度過自己17歲生日的大猩猩。此事在美國也吵翻了天,很多人自發祭奠無辜的大猩猩,20多萬人在網上聯署請愿要求追究男孩父母的責任。真是萬分慶幸南昌動物園不用面對“射殺熊貓”這一難題……但不管怎樣,亡羊補牢總是沒錯的。
第三要說說的恐怕是消協。此前,消協對老虎傷人事件作了表態,認為消費者違規不等于經營者無責。但跳熊貓館這件事該怎么論呢?對不尊重規則、不愛護動物、行為失當到可以上游客黑名單的消費者,怎樣調和輿論和法理呢?在對消費者的教育警示方面,消協要做的恐怕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