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5日),東城區(qū)東直門街道敬老一條街上又開起了每月一次的“敬老大集”。30多個攤位上不光有老年人平時想買又難找到的東西,還容納了家政維修、優(yōu)惠修腳、居家照護、旅游咨詢等近10類為老服務(wù)項目。老人們紛紛來到300米不到的銅廠子胡同里“趕集”。
上午10點,大集開市。伴著輕快的音樂,身穿花蓬裙和頭戴牛仔帽的老人們兩兩結(jié)組在胡同里跳起了四方舞,路邊的攤位琳瑯滿目。一家專門售賣老年人用品的攤位前人最多,售貨員向老人們介紹著各種商品的用途。
記者擠上前去一看,小小一個桌子上放的東西五花八門可真不少:有做成銀行卡一樣便于隨身攜帶的卡片放大鏡,洗假牙用的老年護理牙刷,不用彎腰就能提鞋、拿東西的拾物器,專為咀嚼、吞咽有困難的老人設(shè)計的防噎嗆安心水瓶……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老人專用指甲鉗賣得最快,開市不到半個小時,這次帶來的12個就全賣光了,“看來下次得多帶些來。”
東直門地區(qū)居住著不少老年人,但是在這高樓林立的市中心,想買一些老人用的東西卻不容易。2010年銅廠子胡同里建起養(yǎng)老服務(wù)一條街后,每個月的15日都會擺起“敬老大集”,方便老年人。如今,附近老人們都已形成了每月15日趕大集的習慣。
70歲的付彥囡挑了一個切藥器和一組分時藥盒,“看這個多好,早、中、晚、睡前都按小格子分好,就不怕漏吃、吃重了。”說著她又撐開自己的購物袋,給記者展示她的“戰(zhàn)果”,“這是線鉤的拖鞋,結(jié)實還防滑。這毛線的自行車座套,超市里買不到。這繡福字的鞋墊多好,給我兒媳婦買的,腳底生福啊……”
記者沿路逛去,發(fā)現(xiàn)大集上不僅有平時家門口難買到的老年用品,還有社區(qū)老人手工品展賣和閑置物品交換。家住新中西里的張玉珍是街道老年關(guān)愛中心編織組的一員,帶來的圍巾一會兒就賣出去4條,“大伙兒喜歡,我也特有成就感。”
臨近中午,付彥囡滿載而歸,她說,“每次來大集都跟過節(jié)一樣高興,盼著下次再來。”
天氣轉(zhuǎn)冷,考慮到老人身體狀況,這是本年的最后一次大集,明年3月大集再次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