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新華網評:談養老問題,別忘了農村的老人

2013-11-16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養老金雙軌制改革,“以房養老”……近日,一系列養老話題持續占據著輿論中心。而公眾在關注城鎮退休人員待遇的同時,另一問題似乎成了“被遮蔽的角落”——農村養老。一項對哈爾濱市的調研表明,60歲以上農村“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超過50%,60.8%的農村老人在為基本生活來源擔心。(11月13日 《中國青年報》)

  當我們討論延遲退休時,可能從來沒有想過,這世上有很多人根本就不存在退休,遑論延遲退休。這就是生活在農村的老人,對于他們來說,沒有退休年齡、退休工資的概念,即使年老體弱,他們中的許多人依然需要辛苦勞作。

  客觀地講,這些年來農村老人的生活處境有所改善。相對于過去單純的“養兒防老”,現在農村老人養老,已經擴展為社會保險養老、家庭養老和土地養老等三個構成。特別是從2009年起,在全國10%的縣試點的新農保,對于農村老人來說是一份“凈收入”。但要看到,很多農村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土地收益有限,在生活壓力面前“三保疊加”依然一籌莫展。

  沒有農村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沒有農村老人的幸福就沒有全面幸福。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并不存在絕對的物價差距,所謂農村生活支出少,那是以降低生活質量為代價的。換句話說,當城里人感慨養老金不夠時,對于農村老人來說,這一問題同樣存在,甚至更為突出。因此,當我們在討論城市養老時,千萬不能忽視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

  數據顯示,在全國1.85億老年人口中,有超過六成以上生活在農村。也就是說,我國農村老年人口超過了1個億。從制度設計上講,完全依賴財政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有點不太現實也不可想象。但鑒于物價的不斷上漲,現行的55元新農保在標準確實低了一些,財政應該不斷加大對農村養老的投入。

  農村養老應該是多資助、多層面、多元化的,既涉及到財政的直接支持,也涉及到政策的調整。現行的城鎮居民養老收入,由“基本養老金”和“補充養老金”兩部分構成,有必要以滿足基本生活為標準,讓農村老人和城里老人享受同樣的政策待遇。針對土地養老問題,現在一些地區農民以土地入股,每年每畝可收入大幾百元。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制度創新,積極推進土地股份合作,大力發展家庭農場,讓農村老人從土地中獲得更多紅利。

  農村養老問題亟需引起重視,不能成為“遮蔽的角落”。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到,“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具體到養老上,農村老人是重點也是難點,但再難也要讓農村老人享受到發展成果。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