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用來暖胃調經的紅糖姜茶,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網上熱賣的“妃常暖”姜茶,聽起來就很有誘惑力。
繼此前“故宮淘寶”文創品走紅后,600年故宮又瞄上了消費者的味蕾,名為“朕的心意”的故宮食品近期已在天貓開賣。脫胎于宮廷御膳,主打純手工制作,接地氣的營銷風格,讓故宮美食一經推出,就俘獲了不少年輕人。
創意“御膳” 引吃貨點贊
前不久,故宮食品“朕的心意”在天貓開賣時,特意舉行了一場發布會。如此高調賣食品,在故宮歷史上還是頭一回。這次發布的帶有宮廷特色的食品,包括開口笑板栗、貴妃餅、八珍粥、五仁酥、姜茶等。要說它們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其與故宮文化內涵結合,源出于正宗宮廷配方。
“朕的心意”天貓旗艦店目前共上架15款產品。從月銷量看,本月前兩日,就有9款食品的銷量過百,最搶手的貴妃餅,215克包裝,售價48元,月銷量為 447盒。“古來君王御駕親征守江山,吾亦可靜護后宮佳人以常飽。”這些帶著宮廷味兒,又不失詼諧的產品介紹,加上精致的包裝,引來不少用戶點贊。“有顏 值有內涵啊。”“包裝精致到沒話說,味道很好性價比高!”
“朕的心意”天貓旗艦店運營負責人陳剛介紹,開賣一個多月,大部分產品都非常受歡迎。他認為,這不光是因為食品“自帶故宮光環”,還因為食品全部都是純手工制作,品質上過硬。如貴妃餅由天津一家老字號的楊鴻年師傅生產,“亭亭御栗”板栗則來自燕山經古法制作的貢栗。
“朕的心意”主要消費者是年輕人。“回頭客特別多,出乎我們意料。” 陳剛現在頭疼的是,所有食品都堅持純手工制作,熱賣食品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狀態,玫瑰餅前段時間甚至脫銷好幾天,最后只好先預訂后發貨。
“故紙堆”里咂摸出新味道
今年66歲的苑洪琪教授,是故宮食品的合作顧問。退休前,她是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專事研究故宮宮廷生活及飲食,至今算來已有41年。正是她,從浩如煙海的故宮舊檔案里,一點點挖掘出宮廷飲食古方,為故宮食品走向消費者辟出新路子。
如 今,苑洪琪仍在故宮內一處僻靜的小院里,從事故宮飲食研究。早些年由于檔案未被整理,苑洪琪只能采用手抄的辦法搜集檔案,從1978年到2002年,一抄 就是24年,抄下的檔案能放好幾箱子,內容涉及清代各個皇帝的日常飲食等。皇帝也是普通人,從這些點點滴滴的飲食檔案里,苑洪琪發現了清代宮廷飲食精致化 變遷的過程,還整理出大量宮廷古方食譜。
“可是‘紙東西’沒味道。”盡管故宮此前也有過做宮廷食品的想法,卻一直未能如愿。這些珍貴的宮廷飲食古方,仍只是白紙黑字,沉睡在史料中。這也是苑洪琪心中的遺憾。
這回,故宮抓住了消費趨勢,正式對這些宮廷御膳進行商業化開發,“朕的心意”終于亮相。看到昔日宮廷吃食,變成一道道活色生香的點心,通過電商平臺走向了普通消費者,苑洪琪多年來的遺憾得到彌補。
適應年輕品味待驗證
精致,是宮廷食品最大的特點。苑洪琪介紹說,很多宮廷食品都來自于民間,只不過進入宮廷后,在食材選用、做法工藝上更加考究。在歷史上,皇宮“造辦處”代表著皇家標準與規范,以老字號為代表的傳統工匠,再按照此標準進行生產和制作。
陳 剛說,故宮食品在生產上走的仍是宮廷路線。不管是食材原料,還是制作工藝,都經過精心遴選。比如玫瑰餅,所用玫瑰來自京西妙峰山,這里的玫瑰歷史上就是貢 品。在工藝上,故宮食品的研發和量產,都是由老字號來完成。如“妃常暖”姜茶姜飲,就是由浙江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壽全齋來承接的。
這對于急需獲得年輕消費者關注,希望實現品牌升級的老字號來說,同樣是一個機會。商務部保護與促進中華老字號專家委員會專家丁惠敏就表示,希望通過打造故宮食品,讓傳統老字號展現全新生命力。
背靠故宮這座IP(知識產權)富礦,故宮食品的拓展空間非常龐大。陳剛介紹,“朕的心意”未來還將不斷豐富食品品類,并推出更具時令特色的宮廷吃食。不過,盡管故宮食品在營銷和產品研發上做足了功夫,但口味上是否真能持久吸引年輕消費者,仍需市場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