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地球日改變世界 改變世界綠色地球日

2009-04-22  來源:津報網
[字體: ]

  2009年4月22日全球即將迎來第40個“世界地球日”,1970年4月22日,美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地球日”活動,數十萬群眾參與集會,呼吁創造一個清潔、簡單、和平的生活環境。“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著名的口號便來自“地球日”。為了我們美好的家園及自身的健康,我們大家應該共同行動起來,為創造一個綠色,清晰,自然的環境而努力。

     地球日改變了世界

  “地球日”活動起源于美國。1969年,由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

  當時25歲的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將尼爾森的提議變成了一個在全美各地展開大規模社區性活動的具體構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學生的普遍支持。

  從1970年開始,美國每年都會舉行“地球日”活動,但“地球日”并不能讓美國的環保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在當時,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國際化。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共同行動起來加以解決。它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地球環境質量的急劇下降成為直接威脅人類生存的世界性問題。雖然每年的“地球日”每個國家沒有統一的特定主題,但“只有一個地球”始終是它的總主題。

  從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在每年的4月22日都舉辦“世界地球日”宣傳活動,并根據當年的情況確定活動主題。在今年,中國的“地球日”的主題為“認識地球保障發展——了解我們的家園深部”。

   地球需要地球日

  出門開車,上樓開電梯,上班開空調……現代化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過著“滋潤”生活。然而,在享受這些舒適愜意時,我們是否想過這些行為也可能在給地球帶來負擔?

  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規模的擴大,全球環境狀況在過去30年里持續惡化。有資料表明:自1860年有氣象儀器觀測記錄以來,全球年平均溫度升高了0.6攝氏度。在30年內,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將面臨水荒。如今全球12%的鳥類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瀕臨滅絕,而過度捕撈已導致三分之一的魚類資源枯竭。而全球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和損耗、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壞、水資源危機和海洋環境破壞、酸雨污染等更是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各種生物的生存及威脅。研究表明,80%的腫瘤與環境因素有關。

  我們的地球已經失去美麗的顏色,人類正在逐漸把它推向深淵,而“地球日”的創立正是為了挽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