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一位“80后”法官的“走轉改”

2012-05-07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5月3日一大早,北京市海淀區法院民一庭法官陳昶屹開著“普桑”出門了,一樁棘手的宅基地糾紛案正等待他前去調解。

    被任命為代理審判員已經4年,許多書記員干的活兒,陳昶屹仍然習慣自己跑一趟,“多實地去看看,和當事人聊一聊,判案子才不會‘紙上談兵’。”陳昶屹說

    法院司機人手不夠,陳昶屹經常自己當司機,這輛有些年頭的手動擋“普桑”,陳昶屹開起來得心應手,一路上還不忘給書記員“上課”,“寫筆錄的時候數字一定要弄準確,一項項都得跟當事人核實清楚……”

    車開出四環,很快就到了當事人劉老太的居住地——大有莊。這里是海淀區的一處“城中村”,許多住戶面臨拆遷。劉老太的父母留下一處平房,眼見著拆遷在即,姐妹五人因為房子分割鬧起了別扭,先前和和氣氣的好姐妹在法庭上爭得面紅耳赤,為了不讓官司打完親情沒了,陳昶屹決定先調解試試。

    第一次上門調解的時候,陳昶屹吃了閉門羹。第二次去的時候,門開了,陳昶屹笑臉遇到的卻是“冷屁股”。等陳昶屹第三次叩開劉老太家門的時候,這一大家子人明白了,“這個法官是真來給我們解決問題的。”

    這處150多平方米的平房先后經過多次翻修,房間格局錯雜、大小不一,很難一人一間進行分割。第四次調解的時候,陳昶屹費盡口舌終于讓姐妹五人接受了分割方案,而今天這次調解主要是測量并落實分割方案。

    寒暄幾句后,姐妹五人拿著卷尺在陳昶屹的指揮下,開始逐一丈量各個房間的尺寸,書記員也在一旁幫著記錄,測量進行得十分順利,因為分房子鬧僵的五姐妹臉上開始有了笑容,矛盾最深的老二和老四也相互搭起話來。

    “陳法官一次次地上家里來,我們都很感動,他給我們講法律、說道理,我們信。再說自己也想通了,多分一點少分一點,都不如姐妹情分重要。”劉老太一邊拉尺子一邊對記者說。

    房間丈量完畢,書記員開始填寫筆錄,滿頭大汗的陳昶屹把劉老太五姐妹叫到客廳,逐一和他們核實自己分配的房產面積,等劉老太五姐妹在調解筆錄上簽完名,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半了。

    謝絕了劉老太一家留下吃飯的邀請,陳昶屹又開著車匆匆往回趕,“下午要開兩個庭,我們得抓點緊!”陳昶屹邊開車邊對書記員說。

    事實上,這只是陳昶屹調解結案的數百起案件中很普通的一起。2009年,工作不到4年的陳昶屹便以結案總數第一、調解率第一的成績當選海淀法院的“結案狀元”。 

    已經工作7年的陳昶屹是個“80后”,如今已經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研究生的他,雖然每天辦的是大量瑣碎的民事案件,全年結案超過500件,但他從沒放棄對每一起案件爭取調解的努力,為的只是一個很樸素的目的——既讓當事人服氣,又不傷和氣。

    談到自己的“調解經”,陳昶屹說沒有什么秘訣,“其實和你們記者一樣,法官也需要‘走轉改’,多到實地了解情況,多替當事人考慮,才不會照著法條機械辦案,才能和當事人建立信任,調解才會得到信服。”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