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3年內將新建200所中小學 應對入學高峰

2012-07-13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北京市《中小學三年行動計劃》現已出臺,從現在起到2014年,全市將建設200余所中小學,新增不少于16萬個學位,以應對入學高峰。

    新校多位于城市新區

    隨著城市規模及人口的不斷擴大和人口增長的周期性變化,未來三年,小學學齡人口將進入新的高峰期,現有中小學資源總量明顯不足

    為避免出現中小學“入學難”問題,本市將在三年內建設200余所中小學。其中,新征占地建學校70所左右,現址改擴建學校100所左右,接收小區配套學校30所左右。

    新建校將充分考慮中小學教育資源的布局。從人口統計情況看,學生數量激增的地區多位于城鄉結合部和城市新區,新建學校也將主要分布在這兩類地區,尤其要確保新建小區配套學校達標,緩解局部地區入學壓力突出的矛盾。

    常住學齡人口提前登記

    市政府要求各區縣建立常住學齡人口提前登記制度,科學預測本區縣入學需求,加快制定并組織實施基礎教育設施專項規劃。今后,新建小學將有財政專項補貼,用于充實設施設備。

    三年內,本市將利用市級土地出讓收益計提教育資金、地方教育費附加等,每年在城市發展新區和城市功能拓展區重點支持15所學校的基本建設;同時,再重點支持15所名校、分校實行一個法人、一體化管理改革試點,統一人、財、物,讓名校真正辦分校。據悉,優質資源輸出校將獲得一定的獎勵,資源輸入區縣也會對名校辦學給予適當支持。

    680所公辦校可獲補貼

    對于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本市將繼續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的接收原則,使這一比例保持在70%以上。接收隨遷子女數超過在校生總數50%的680所公辦學校,每年將得到市級財政的經費支持。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較多的區縣,市級財政還將支持其改擴建校舍。

    今后,各區縣將通過擴大總量、優化存量的方式提高公辦學校的接收能力,通過專項補貼、派駐公辦教師、配備教育教學設備設施等多種途徑,支持民辦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

    目前,全市還有79所未經審批的自辦校,具備基本條件的將獲得審批,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無法達到基本辦學條件的將被取締,其學生將被妥善分流。

  今秋可在家聽名師課程

    今年,本市將“在義務教育階段提供21個學科、9500節同步課程資源”納入政府實事,并排成課表供學校、學生和家長使用。9月新學年開學后,中小學生足不出戶就可通過網絡、電視公共頻道等,免費共享名師優質課程。

    這個正在建設中的數字學校將通過網絡、數字電視、光盤、報紙等多種形式,傳播名師同步課程,分享優質教育資源。其中,北京教育網上的優質課程,是由全市3000多名優秀的骨干教師聯合錄制的。作為數字學校的另一個平臺,有線電視也將把優質課程推送到家庭,學生在家就可以選擇上名師課程。今年3月,名師同步課程錄制已啟動。

    70所高中要建成特色校

    未來三年,本市將新建、改擴建345所學校食堂,支持90所“人文校園、科技校園、綠色校園”試點學校建設,推進校園節能減排。屆時,中小學操場、食堂、浴室等設施水平將得到全面改善。

    在學校建設方面,各區縣將面向農村地區實行政策傾斜,重點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建設的投入。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中確定保留的學校,其土操場和旱廁等基礎設施將進行徹底改造,郊區學校體育場館等設施的條件也將得以提升。

    此外,本市還將建設70所左右特色高中校。到2014年,全市22所特教學校主要項目將全部達標,17所開設內地民族班學校的辦學條件也將進一步改善。

    新聞背景

    2014年小學新生將達18萬

    本報訊(記者 賈曉燕)未來三年,全市小學入學適齡兒童將急劇增長,到2014年,小學入學新生將達18萬人左右,比2011年增加5萬人。

    截至2011年,本市共有小學1090所,在校生68.05萬人;初中342所,在校生30.23萬人;普通高中290所,在校生19.51萬人。據預測,2014年本市小學在校生總量將由2011年的68萬人增加到84萬人左右,之后連續幾年都將呈持續增長趨勢。

    學齡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外來人口持續增長和本市戶籍人口出現周期性高峰。截至2011年秋季開學,本市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已達約47.8萬人,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4.4萬人。雙重因素的疊加,給本市中小學教育發展帶來新的壓力。

    在這種入學人數激增的大背景下,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明顯降低。來自市教委的統計顯示:全市小學占地總面積由2001年的1851萬平方米減少到2010年的1386萬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由24.7平方米減少到21.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積由2001年的6.6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8.7平方米,雖略有增加,但總體上仍低于本市生均11.3至14.1平方米的辦學條件標準。

  區縣舉措

    東城:酌情實施“雙擴”計劃

    一旦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人數猛增,東城區將酌情實施“雙擴”計劃。這意味著,隨遷子女入學相對集中校將突破現有的每班40人的班額限制,而實施小班教學的班級也將突破30人限制,達到40人規模。

    同時,東城區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將進行最大化利用,通過挖掘自身潛力,彌補學位緊張的狀況。

    海淀:公辦小學寄宿部停招

    海淀區公辦小學寄宿部陸續停招,以盡可能增加學位。此前,該區設置寄宿部的公辦小學有近10所,每年招收數百名寄宿生。現在,北大附小、中關村一小、上地實驗小學等學校都已停止招收寄宿生,一方面騰出空間和教師用來招收更多的學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鼓勵就近入學。

    此外,區教委還將按實際接收學生數給部分民辦校撥付教育經費,鼓勵民辦校接收“小升初”派位生。這些民辦校的辦學質量得到有關部門認可,有的學校甚至是家長心目中的熱門校。今年區教委委托的民辦校有4所,分別是:中關村外國語學校、清華育才實驗學校、尚麗外國語學校和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

    朝陽:今年新增8所小學

    朝陽區教委建立了網上報名制度,凡計劃在該區就讀的小學生可提前進行網上登記,以便教育部門根據報名情況及時進行資源調配。為確保適齡兒童入學,今年,該區新增6000個學位,增加170個教學班。

    年內,朝陽區將新增8所小學,分布在金盞、管莊、亞運村等地區,均屬于新建小區配套教育設施。這些學校將采取引進名校的方式,其中包括多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同時,完成12所招生熱點小學的擴建工程。9月,東北師大附中朝陽學校、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朝陽學校、北京市新教育實驗學校和北師大三帆中學朝陽學校4所引進校將正式開學。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