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西長安街昨起大修 每天7小時連修3個月 白天正常通行

2014-06-28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今天凌晨,施工人員開始整修西長安街翠微路口西側人行道。

   

    昨日23時,西長安街啟動了12年來的首次大修。從南禮士路路口到五棵松橋,全長6.88公里的道路除了傳統的路面“除皺”等工序外,還將 拓寬7處人行道,以提高非機動車出行的舒適度,并在30處公交站設置無障礙設施。昨日,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長劉長革介紹,此段道路大修結束后,長安街東四 環至西四環段近十年內都不再需要大修。

    為減少對交通的影響,路面工程采取23時至次日6時夜間半幅施工,白天正常通行。大修期間,交管部門將及時發布通告、信息及繞行提示,請廣大市民按照施工臨時標志、標線行駛,現場聽從交通民警的指揮,確保行車安全。

    道路現狀:路面長出“魚尾紋”

    長安街東起通州運河廣場,西至首鋼東門,全長約46公里,它的寬度、長度是世界之最,被譽為“神州第一街”。此次大修的長安街路段被稱作復興路,上一次大修還要追溯到2002年。

    如今,這段路面的很多地方都長出了“魚尾紋”。交通部門的一位負責人介紹,這12年是本市機動車保有量增長最快的階段,長安街上的交通流量 越來越大,這條道路的健康狀況也每況愈下。經過勘測,道路出現了橫縫和縱縫,部分路段甚至形成塊裂。尤其是公交車道內,形成了中度龜裂,多處交叉路口都存 在不同程度的車轍。

    在南禮士路路口,最靠內側的兩條車道略微凸起,顯然是打過“補丁”。市民張先生經常駕車經過這里,他說:“開車走這段路,躲井蓋是必修課,有沉陷的,也有凸起的,駕駛條件跟長安街的名號不太相符。”

    不僅機動車道部分路段出現了“搓板路”,一些人行步道上也變得坑坑洼洼,道磚破損嚴重。

    公交道鋪“強力除皺霜”

    “我們特別選擇中考結束后才啟動道路大修。”劉長革說,大修施工均在夜間進行,因此在施工中,盡可能采用低噪音設備,減少擾民。

    同時,為了防止作業時高溫傷害路邊樹木,施工方將在一些設備上加裝設施,并避免瀝青運輸車停放在樹木下方。

    施工方介紹,不同路段攤鋪的材料也有區別。比如大面積的路面用的是一種改性瀝青,避免了傳統瀝青“冬硬夏軟”的缺點。公交道則使用一種專門 抗車轍的混凝土,這就相當于一種“強力除皺霜”。值得一提的是,這條路還將采用自主創新國產化的應力吸收層延緩反射裂縫。劉長革說:“所有的廢舊瀝青也將 百分之百回收,6.88公里的路將再利用4.5萬噸廢瀝青。”

    每天7小時連修3個月

    與一般道路大修相比,西長安街大修每天只干7小時。工期從昨天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30日。

    劉長革解釋說,為了減少路面施工對社會車輛的影響,此次大修將按路段分階段組織實施,施工時間嚴格限定在23時至次日6時。大修期間,白天道路正常通行。

    一位施工方負責人介紹,夜間采取半幅施工法。半幅道路施工修整,另外半幅保持通行。待這半幅修整完工后,再換到另外半幅施工,實現不封路整修。“這樣做將工期拖長了大約1倍的時間,而且增加了維護成本,但是卻能減少對市民出行的影響。”

    56處路口加設坡道

    慢行系統也成為此次大修的焦點之一。按照工程計劃,7處人行道將進行拓寬,其中萬壽路路口有3處,分別為西北、西南、東南位置的公交站臺處。三里河東路附近整修點分別為唐拉雅秀酒店門前人行天橋處、長安商場西側天橋北側梯道處、長安商場東側天橋南北側梯道處。

    值得一提的是,大修之后殘疾人出行也會更方便。施工人員介紹,施工道路沿線的無障礙設施相對較為齊全,本次大修對無障礙設施還不完善的地方 將進行調整,如增加無障礙坡道、完善通道入口無障礙盲道等。此次大修共將完善公交站臺處無障礙設施30處,大路口坡化處理56處。

    同時,一些人行道系統將進行“微整容”。比如軍博附近東西兩側廣場及人行連接通道將把紅色釉面磚更換為防滑磚,解決路面破損問題。首都博物館前以欄桿為界新建人行道和無障礙系統,明確區分廣場和人行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