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牙膏擬納入化妝品范疇 不得暗示產品有醫療作用

2015-07-24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不久后網購牙膏可能要到化妝品的分類下去找了,刷牙也將成為一種“化妝”,而類似“牙膏能治口腔疾病”這樣的廣告也將被禁。國務院法制辦日前公布《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送審稿)并公開征求意見,明確將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妝品范疇。

    “灰色監管”或終結

    牙膏成了化妝品“新兵”。送審稿中,相關部門對化妝品進行了詳細定義,而“牙膏等口腔護理用品的主要使用目的是清潔和美化,符合化妝品定 義”,并且規定化妝品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不得宣稱或者暗示產品具有醫療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義保證或者暗示產品功效誤導消費者。牙膏列入化妝品門類其實 也是與國際接軌,美國、歐盟、日本等均將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妝品門類管理。

    隨著牙齒保護及保健意識的普及,功能性牙膏大受市場歡迎。在朝陽區雙橋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里,記者統計了共三十余種牙膏,發現超半數牙膏都在包裝上宣傳了“中藥制劑配方”或“護理修復”功效,價格也相比十元以下的牙膏貴出一倍甚至兩倍多。

    不過,行業面臨著概念炒作的傾向。今年3月份,因構成虛假廣告,佳潔士雙效炫白牙膏被處罰603萬元,也引發了業界關于牙膏功效的討論。由 于沒有明確的法規對牙膏類產品進行規定,不少品牌商在牙膏宣傳中使用醫療用語,夸大牙膏功效,宣稱牙膏能夠治療牙齒疾病,此前牙膏等產品也一直允許使用 “防齲”、“抑菌”等醫療術語。專家解釋,自稱“治療牙病”類的廣告實際上涉嫌虛假宣傳,此次牙膏納入化妝品范疇后,這種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也將得到管 制。不過送審稿也指出,考慮到牙膏等產品的特點,在對其功效宣稱予以規范的同時,還應保留適度的靈活性,這將在后續的具體政策制定中予以體現。

    “將牙膏等口腔護理產品歸類為化妝品,有利于規范化管理。”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表示:“條例可以打擊宣稱或者暗示具有醫療作用的產品,避免對消費者造成誤導。把牙膏歸入化妝品來監管并限制其功效宣傳,已是大勢所趨。”

    不過,牙膏等口腔護理用品納入化妝品范疇將收取相應的化妝品消費稅,牙膏的總體稅費將有所增加,一些以醫療效果來爭奪市場份額的牙膏類企 業,或將受到很大影響。多家牙膏類產品企業表示將繼續關注該政策,等待細則出來后視市場反應再研究調整方案。而記者了解到,面對納入化妝品范疇后的調價傳 言,兩面針負責人表示“目前沒有上調售價的打算”。

    不同價格牙膏功效差不多

    走訪多家大型超市,記者發現10元以上的牙膏成了主力軍,20元以上的也越來越多。一家超市里,低價牙膏放在了貨架最底下,而顧客視線范圍內擺放的多是10元以上的牙膏,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多數人挑貴一些的牙膏買”。

    “20元、10元、3元的牙膏功效差別不大,主要是商業概念的炒作。”北京301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生閆黎津告訴記者,牙膏的主要材料成本 大致相同,例如摩擦劑、粘合劑、潔凈劑、芳香劑的成分沒有什么差別,而一些抗過敏、止血、美白成分的添加劑,才是讓牙膏“身價”翻番的原因。

    據介紹,市面上的“功效牙膏”效果有限。按使用效果分,功效牙膏主要有美白類、藥物保健類和防齲等,不過牙膏在口內停留的時間并不長,“特效成分”在短時間內發揮藥效很難。例如美白牙膏的美白功能被過分夸大,而加“鈣”牙膏幾乎無法為牙齒補鈣。

    “并不是價格越高的牙膏就越適合自己,選擇適合自己口腔情況的牙膏即可。”閆黎津建議,如果沒有口腔問題,選擇普通清潔型牙膏即可,不同功 效的牙膏最好交替使用。“無論哪一類的功效牙膏都不能代替口腔治療,不能依賴牙膏所說的‘神奇’功效。”閆黎津特別強調,牙膏的基本作用就是清潔口腔、清 新口氣等,一旦有了口腔問題還應積極去醫院治療,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兒童半年就應檢查一次。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