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西移西部準備好了嗎?

2012-04-25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當前,我國正經歷著大規模產業轉移。東部地區企業為尋求廉價資源,向中西部轉移。對于中西部來說,可以促進其經濟發展。這原本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但如果處理不好,很有可能變成污染轉移。

由于環境容量越來越小,東部地區向中西部轉移的產業,大部分屬于能源、原材料初級加工業。許多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由于在東部難以發展,開始向中西部轉移,對中西部地區尤其是對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威脅。

西部地區雖然地廣人稀,卻是許多大江大河的源頭,一旦被污染,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有關專家表示,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其環境污染是更難治理的。這也決定了西部地區無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這樣的情況下,承接東部產業轉移,西部地區真的準備好了嗎?

從當前情況來看,西部有些地區恐怕還沒有做好承接產業轉移的準備。由于西部地區和東部發達地區發展不在一條起跑線上,很難吸引到高科技無污染的企業,部分地區只好冒著風險接收從東部轉移過來的重化工和重污染企業。

在引進產業時,西部許多地區都打著環保的旗號,但在實際行動中,卻僅僅把承接產業轉移當做商機,只要能獲得經濟利益,就可以引進,很少考慮這些產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山東信發鋁電集團旗下的山西信發交口肥美鋁業有限責任公司240萬噸氧化鋁項目,在未經環評審批和項目核準的情況下就倉促上馬,巨量抽取巖溶地下水,赤泥無序堆放,就是當前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存在問題的縮影。

在落實國家產業轉移政策的過程中,西部有些地區也是選擇性執行。2010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將資源承載能力、生態環境容量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依據。堅持節能環保,嚴格產業準入,嚴禁污染產業和落后生產能力轉入,但具體實施卻不理想。

但是,《意見》還指出,為有序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和國際產業轉移,國家應當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這一點,各地落實得很好,紛紛出臺支持性政策,吸引東部轉移產業落戶。有些地方還出現了比拼優惠政策、盲目爭搶產業轉移項目的現象,甚至把降低環保門檻當做優惠條件之一,為生態惡化、環境破壞埋下隱患。

當前國家產業轉移的政策也有待完善。國務院有關部委針對西部各省的實際情況,列出了適合西部各省自身特點的鼓勵產業目錄,制定了《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也正在醞釀之中。

但是,在限制轉移方面,僅有原國家環保總局2000年聯合原國家經貿委發出的《關于禁止向西部轉移污染的緊急通知》,對于一批已明令淘汰的15類嚴重污染環境的小企業、設備、工藝等作出了明確的管理規定。10多年過去了,國家仍沒有進一步出臺專門針對西部地區實際的限制和禁止目錄。

同時,西部地區配套設施也沒有及時跟進。尤其是有些地區的污染防治設施本來就不完善,再引進高能耗、高污染產業,更會加重污染,加大生態環境的負擔。

西部地區還需要充分做好準備,才能真正應對產業轉移帶來的問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