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網曝重慶出國留學“黑中介”泛濫調查

2012-10-26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

 

 
 
 

 

    網絡近日曝光重慶出國留學“黑中介”泛濫,有多達20多家“黑中介”非法經營。網民高度關注,僅天涯論壇上就有數萬人點擊。重慶是否有“黑中介”非法辦理出國留學?如何讓“黑中介”無所遁形?“中國網事”記者進行了調查。

    網友爆料:出國留學 “黑中介”泛濫!

    “出國?鬼來了!見報媒、短信和廣告,聞電話和電臺。扯起虎皮做大旗的非法中介,個個張開血盆大口,出國可謂步步驚心。一不留神,便萬劫不復。”網民“抽風的世界”近日發表的帖子在天涯論壇上成為熱帖,眾多網民跟帖“吐槽”,講述自己遭遇“黑中介”的受騙經歷,并爆料“重慶有多達20多家‘黑中介’長期非法經營”。

    網民“我是個重慶年”發帖稱,自己就讀的學校與澳大利亞某大學有項目合作,為了夢圓出國交了數萬元的申請費和學費,結果發現所學的學分根本沒有用,“留學捷徑沒走成,兩年高價本科白上了。”

    網民還搜索出重慶登記備案和開展業務的出國留學中介名單,兩相對比,指出“重慶有多達20多家‘黑中介’長期非法經營”。

    眾多網民紛紛對“黑中介”進行譴責。網民“強悍的肝”說,國家教育部門雖出臺相關規定,但豐厚的利潤阻擋不了教育機構偷吃“禁果”的欲望。“黑中介”肥了自己的腰包,坑了學生和家長。網民“baihaishibao”呼吁,從根源上規范出國留學中介市場,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

    追蹤調查:中介跨省經營是否非法?

    出國留學是否存在“黑中介”?記者按照網民提供的線索,走訪了被曝光的部分出國留學中介。

    在位于重慶渝中區兩路口希爾頓商務大廈的某出國留學中介,寬敞大廳內的榮譽墻上掛滿了“中國出國移民市場消費者滿意品牌”等十幾個牌匾,另一邊則掛著營業執照,但上面的經營范圍一項僅有“咨詢”,并無“留學中介服務”等字眼。

    記者以咨詢出國留學為由與一位工作人員攀談起來。這位工作人員的名片上寫著外地某省一家出國留學中介的名稱。工作人員對此閃爍其詞,只是強調“公司信用可靠,每年送出去的留學人員多達百名。”

    記者走訪重慶出國留學中介相對集中的解放碑、沙坪壩等地發現,一些出國留學機構確實沒有《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資格認定書》,卻開展著出國留學中介服務。

    根據教育部1999年頒布的《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管理規定實施細則》規定,出國留學中介跨地區開展業務,應當報經教育部和公安部另行審批。然而,國務院在2004年取消了跨區域經營的行政審批,但關于出國留學中介是否能夠跨省經營沒有明確。

    記者就此采訪了重慶市教委和重慶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兩個主管部門負責人均表示,這些跨區域經營的中介不是“黑中介”,而且目前全國各地跨區經營已經普遍放開。針對網絡曝光重慶出國留學“黑中介”問題,他們也向國家主管部門報告,回復均稱可以跨省經營。

    重慶市教委負責人介紹,重慶目前共有24家出國留學中介,其中本地僅6家,18家來自市外。重慶市工商局中介監管處處長周欣說,重慶市公安、工商、教育部門,在2009年聯合對出國留學中介進行了清理整頓,無資格進行出國留學中介服務的全部被取消了,目前行業整體比較規范。兩年來重慶工商部門共收到出國留學投訴6件、舉報32件,經查實只有一家屬于無資質的黑中介,已經依法予以處理。

    專家建議:明確細則 規范市場

    針對出國留學中介市場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位正規中介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著我國出國留學、境外就業等人數逐漸增多,出國留學中介市場日趨火爆。其中一些機構和個人為謀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相關資格證或不具備操作和保障實力的情況下,開展出國留學中介服務。這導致部分申請出國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王安白說,出國留學中介市場之所以感覺比較混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現行的政策法規滯后,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屬于特許行業,關于是否應當跨區域經營至今仍沒有權威說法,導致“仁者見仁”;二是出國留學中介獲得資質困難,行業利潤普遍偏高,一些“黑中介”為謀取利益不惜違反法律;三是出國留學中介服務對象都是高素質人群,權益保障意識較高,一旦權益受到侵犯往往通過各種媒體等表達訴求,輿論影響較大。

    近期被網絡曝光的重慶出國留學“黑中介”泛濫事件,主要原因之一是相關政策調整后,缺乏明確的細則解釋,導致公眾對新政策的理解不一樣。取消行政審批后,出國留學中介是否可以跨省經營?當地主管部門如何監管?這些都缺乏細則來明確。

    西南政法大學王安白教授建議,要從源頭上對出國留學中介市場進行規范,應當“政策先行”,即國家有關部門明確出國留學機構是否能夠跨區經營,對跨區經營的中介機構進行定性,同時利用出國留學中介機構設立的審批權下放至各省市的契機,擴大出國留學中介的隊伍,讓行業利潤在充分競爭中趨于合理,從而避免大量無營業資格、無備用金的“黑中介”存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