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新聞 > 正文

"限塑令"實施一月:消費者出門帶袋逐漸成習慣

2008-07-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體: ]
 

 

  2008年7月3日,上海廣印展中展出的環保袋受到歡迎。從6月1日開始,“限塑令”正式實施,環保袋開始走俏。 中新社發 井韋 攝

  整體情況:“限塑令”執行效果良好

    從今年6月1日起,中國正式實施“限塑令”。 “限塑令”由《塑料購物袋國家強制性標準》和《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共同構成。前者要求塑料購物袋的厚度不低于0.025毫米,后者則規定向消費者提供零售服務的各類超市、商場、集貿市場不能低于經營成本銷售塑料購物袋。

    時至今日,“限塑令”已實施一個多月,執行情況和效果究竟如何?記者從參與制定“限塑令”的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委員會副會長董金獅處了解到:     

    第一,從塑料袋的使用情況來看,根據全國各地上報的數據,商場、超市塑料袋的使用量減少了80%-90%,農貿市場減少50%左右,整體減少了2/3。

    第二,一半以上的塑料袋生產企業已停產或處于半停產狀態,但有生產許可證QS及編號、手續齊全的企業效益都比較好。同時有關執法部門對一些還在進行不法生產的企業進行了查處和處罰,目前正在加大查處力度。

    第三,有一些生產塑料袋的企業已經成功轉型生產無紡布袋,但由于無紡布袋使用中存在許多問題,目前無紡布袋的市場已經飽和。

    消費者

    出門帶袋逐漸成習慣

    7月6日是星期天。一大早,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姚慧馨女士拎個無紡布袋去小區門口菜店買菜。自從6月1日“限塑”以來,出門購物拎個袋子漸漸成了她的習慣。

    “以前到哪兒買東西,人家都提供塑料袋,從不為這個操心。現在,走哪兒包里都得備一個塑料袋。剛開始有點兒不習慣,老忘帶,慢慢兒就養成習慣了。”姚女士擺弄著手里的袋子說:“‘限塑’讓環保走近我們每個人,是好事,我支持!”

    記者在京客隆針織路店收銀臺發現,消費者中有自帶塑料袋或環保袋的,有買東西少用手拿著干脆不用袋的,購買塑料袋的只是少數。一位收銀員告訴記者,現在花錢買塑料袋的顧客比以前少很多,兩三天才賣出去五六十個袋子,大部分人都會自己帶購物袋。“有時不用我們問,消費者主動說不要塑料袋。”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消費者,大多數人對塑料購物袋收費表示理解,并表示自己一定會盡量少使用塑料袋。

    呼家樓社區的雷平公一手托著半個西瓜,一手拎個塑料袋,里面裝著生鮮食品。“這袋子是我花3角錢在超市買的,已經使用好多次了。現在,超市沒有免費塑料袋了,每天買東西都會帶上,習慣了。”

  商家

    節省開支回饋消費者

    記者仔細觀察了雷先生手中的“馬甲袋”發現,新版的塑料購物袋上明顯地標有作為銷售標記的條形碼、使用中的安全提示、多次使用的環保標識以及產品所用的材料、規格、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等信息。他說,根據塑料袋大小規格的不同,價格在0.2元至0.5元不等。

    在北京的一些大型超市和商場,記者看到在收銀臺等明顯位置都擺上了限塑標志。據了解,京城一些大型超市門店的塑料袋使用量減少了八成左右。

    據商務部資源處工作人員介紹,在6月1日“限塑令”頒布后,全國各大城市商品零售場所已基本做到全面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塑料購物袋,并實行明碼標價和單獨列示價款。一個多月來,上海市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使用數量比“限塑”前下降了90%,太原市美特好、華聯等超市塑料購物袋減少量均在80%以上。自“限塑令”實施以來,還沒有發生因收費引發的投訴和沖突。

    不再免費贈送塑料袋給超市節省了一大筆費用支出,一些超市把這筆錢通過各種途徑回饋給消費者。杭州華潤萬家超市把一部分減少的支出用在了“贈送環保袋”的活動上,先后向消費者贈送了11萬個環保袋,總開銷達到30萬元。在上海,農工商超市向消費者免費發放無紡布袋,菜市場也免費提供連卷袋為消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