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近日落下帷幕,全國有20名中學生奪取了該賽事的最高獎項——“恒源祥文學之星”。作為一項不向學校、學生收取任何費用 的純公益性作文賽事,中學生作文大賽自2005年以來不斷成長成熟,今年更是有2420萬來自兩岸四地的中學生積極參賽,創下歷史紀錄,被大世界基尼斯評 為“規模最大的中學生作文大賽”。看到作文比賽如今在社會巨大的影響力,以及許多學校、家長對培養孩子寫好作文重新重視起來,我這個教了一輩子語文的老師 十分感慨。為愛語文、愛寫文章的孩子搭建平臺,促進他們運用中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促進他們的精神成長,無疑是激發社會正能量的好事。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生命線,對外是展示,對內是凝聚。百年中文,內憂外患。早在十年前,我們在調研中就發現,學生對中文和對英語的認同不可同 日而語。在當時考試指揮棒下,很多人重視英語而不重視中文。時間的花費也遠不成比例:相較于學母語,中學期間學外語時間大概是2至3倍,到了大學更是一心 撲在了考外語上。結果造成研究生的語文不如本科生,本科生的語文不如高中生的尷尬現象。我對這樣的狀況憂心忡忡,為什么?消滅一個民族首先要瓦解他的文 化,而瓦解他的文化,首先要消滅他的文字。要消滅他的文字最最主要的是在學校。反之,一個民族要強大、要和諧,與民族政治、民族經濟、民族文化有關。偉大 的中華民族歷經內憂外患,幾千年走過來,主要就在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而民族文化又靠什么來支撐?語言文字就是民族文化的根。
語文這門學科有著獨特的價值,它所傳授的知識、所選錄的文章,都是關系到人生道路的選擇和精神的成長、價值取向。一些語文老師為什么上課能 感動人,正是因為他有自己的文化底蘊,能引起學生共鳴。而作文,又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集中表達著作者的情和意。但是我們的應試教育,卻在很大程度上抽掉了 作文的靈魂,只講工具技能。課件、教參從網絡下載,沒有傳道授業者的體悟與感情,只講考試得分點,將知識體系碎片化……如此失魂落魄,拿什么感動人,學生 怎么會記住?情是詩的根,也是文的根,根情苗言華聲實義。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認同,熱愛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知道里面的門道和精妙,他才知道我們的語言文 字奧妙在哪里。
作文與做人自古以來都是緊密聯系的,做人歸根到底就是精神成長。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人生賦予你一種責任,這種責任就是精神成長。基礎 教育陪伴終生,精神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用精神成長創造文章的精彩,老師用精神成長創造課堂教學的精彩。人生有三條,信念、生命之外還有使命,成才成人 的歷史使命,中國夢的實現,那就看我們的教育。用我們的仁愛之心,激發理想信念,激發精神成長,來創造使命擔當的精彩。
學好用好母語,光大民族語言文字的魅力,這不是小事。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培養一些有文學之氣的孩子,更需要積極引導,培養起所有孩子對民族語言文字的感情,這是一個掌握話語權的問題,也是一個守護和建設精神家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