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推動基礎教育改革,創新教學課程設計,完善教育保障體系……2015年教育領域改革持續發力,為大小學生們“好上學、上好學”鋪路。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
取消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
從2015年1月1日起取消“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跡者”“奧賽獲獎者”“科技競賽獲獎者”“重大體育比賽獲獎者”“二級運 動員統測合格者”等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地方性加分項目今年已取消20項。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項目分值,縮小了使用范圍,并限省屬高校錄取使 用。
自主招生考試調整到高考后
高校自主招生在走過了10多年歷程后迎來了重大改革:北約、華約、卓越三大聯盟考解散;校長推薦取消,學生可以自薦;自主招生考試首次放在高考之后進行,面試環節更被看重,有的高校甚至聘請社會監督員保證公平公正。
今年的自主招生一律安排在全國統考結束后、成績公布前進行,且不得采取聯考方式。新的辦法帶來了一系列變化,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遏制了高校間白熱化的生源爭奪戰,杜絕了學生過早地為了選擇學校開展無序競爭,保障了高中教學的穩定。
“藝考”文化課考試的權重增加
今年的高校“藝考”也在確保“公平性”上有了較大調整,文化課考試的權重增加,省級統考增加,“校考”減少,招生計劃減少。
此外,思想品德、見義勇為等成為一些地區加分的重要內容,安排單招計劃,向農村、貧困地區學生傾斜。
基礎教育改革分地域突破
山東:中小學“1+21”立體化綜合改革
山東省一萬多所中小學校今年迎來“1+21”立體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
推進學校管理向教育家辦學轉變,推進教育評價標準向育人導向、多維綜合轉變,推進考試招生向多次機會、等級表達、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轉變……山東密集推出一個綜合改革文件和21項配套改革,對基礎教育進行立體化的綜合改革。
與以往改革不同,山東這次改革強調綜合性,各項具體改革之間環環相扣、相互關聯、相互耦合。此次改革內容涉及課程教學、考試招生制度、教育評價制度、校長職級制、教師管理和培養培訓、社會力量辦學、社會參與監督等方面。
廣州:叫停小升初民辦學校的筆試
廣州今年叫停了小升初民辦學校的筆試,通過面談的方式進行,進一步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的要求。
沈陽、杭州:“走班制”教學
沈陽、杭州等中學開始了“走班制”教學,打破了傳統所有學生一張“課程表”的局面,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尊重他們的個性興趣,給他們更多的選課自主權。
……
創新教學課程設計
研發教材 弘揚國學傳統文化
2014年,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綱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從愛國、處世、修身三個層次概括凝練中 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通過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和人格修養三個層面的教育,培養青少年學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高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知 榮辱、守誠信、敢創新的中國人。
今年初,全國25個省區市共500冊省級版中小學傳統文化實驗教材已研發完畢,年內問世。教材制定了不同年級應掌握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深度。 如小學低年級段以蒙學經典《三字經》《千字文》等為主;高年級段開始學習儒家經典,如《論語》《孟子》等;初中階段則學習《孫子兵法》《古文觀止》等經 典,讓孩子們能夠接觸到諸子百家的典籍和思想;高中階段則進行傳統文化通識教育。
全面發展校園體育推出實招
以校園足球為代表的體育教育空前紅火。教育部決定,到2017年,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建設出約2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及約30個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在招生、經費和條件保障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各地已紛紛出臺文件加強推廣校園足球。廣州市出臺《關于印發廣州市中小學校園足球計劃(2014—2016年)的通知》,目標是到2015 年,力爭創建25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到2016年,全市設立500所校園足球項目推廣學校,組建5000支校園足球隊。武漢市2013年、2014 年先后確定192所中小學列為校園足球試點學校,今年校園足球試點校將增至300所。沈陽市2009年就被定為國家足球重點城市,沈陽法庫縣委、縣政府從 2012年起提出“從孩子們抓起,立足校園足球,建設足球之鄉”的目標,目前全縣23所小學、3所初中、3所高中以及幼兒園足球課都開展得紅紅火火,奔跑 在足球場上的孩子從2012年的20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3萬多人。
完善教育保障體系
建立城鄉統一的經費保障機制
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本定額不斷提高;實行城鄉統一“兩免一補”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錢隨人走”惠及1300多萬農民工隨遷子女。
督導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辦法》。會議指出,全面改善 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要落實政府主體責任,要依法依規開展對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的專項督導,明確督導內容、 程序、結果應用方式,重點監督經費保障、質量管理、進展成效、社會監督等情況,建立評價、激勵、問責機制,推動地方政府履行責任,保障工作進度和成效。
部署支持鄉村教師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會議指出,要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 發展的戰略位置,多措并舉,定向施策,精準發力,通過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 職工編制標準、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推動城市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等關鍵舉措,努力造就 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