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全部出齊,六輯48冊讀書筆記涉及七種西方語言
“這是一次訓誡,更讓我感到震撼。聯想到英國有一位詩人想當大家,但當他看到那些偉大的作品后有了一種絕望感。”昨天(24日),在《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出版座談會上,北京大學教授丁宏為望著鋪滿桌子的48冊錢鍾書外文筆記,“也有了一種絕望感”。
當一代學問大家的私家讀書筆記公之于眾的時候,不禁令人感慨:現如今,博學、博養、博識、博文對年輕學者已變得如此陌生。
他曾起名“炒雜碎札記簿”
這些手稿由錢鍾書夫人楊絳妥善保存至今,書寫時間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關于這些外文筆記,錢鍾書曾以為“沒用了”。他自然不會想到,楊絳先生花費多年整理了這些筆記,而且2012年又請來通曉多種語言的德國漢語學家莫芝宜佳和她的丈夫,二人先后三次來到北京查閱筆記手稿,回國后又借助網絡為編輯答疑解難。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漢學家夫婦不僅將全部筆記按時間先后順序重新編次,還為全書各集筆記撰寫中、英、德三種文字的序言,編訂了詳細的目錄和文字。
莫芝宜佳女士表示,從這些讀書筆記可以看到錢鍾書無法抑制的求知欲和對生活的興趣,文學、哲學、心理學、語言學、歷史學和政治學,書信和自傳、優美的詩歌、通俗的故事、輕松的笑話等等,無所不包。
兩位漢學家昨天沒有出席座談會,但發來一封信:“早在1949年,錢鍾書先生就親自編排了用打字機記下的1000頁筆記,還加上了扉頁和目錄。”可以看出他不但有出版的念頭,還有具體行動。“他曾考慮兩個標題,一個有些詼諧——《炒雜碎札記簿·錢鍾書的札記簿》,另一個更實在——《紀念簡札·錢鍾書的書籍摘錄和摘要》。”漢學家在信中說,他們很開心,楊絳先生終于如愿以償看到了這套書的出版。
讀書筆記里甚至有歌劇摘抄
該書為影印出版,經過編校人員的艱辛努力,完美再現了手稿原貌。翻開書頁,一代大家的外文筆記字跡工整、優雅,其中有的地方還透著狂放之風。他充滿睿智、有趣的讀書方法,令當今學者看過去,就像在進行漫漫的探寶之旅。“這是一個智者的游戲。”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形容說。
陳眾議發現,但丁的《神曲》在不同的卷冊里都有摘錄,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也同樣出現過多次。關于《卡夫卡日記》《普魯斯特全集》《福樓拜全集》,甚至《大英博物館文獻》《法語俚語表》等不太常見的書,錢鍾書都做了讀書筆記。
錢鍾書讀經典,也讀通俗小說。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翻譯家郭宏安在外文筆記第一卷中發現了《大西島》這個名字,這是1919年出版的一本法國通俗小說,“我1982年翻譯了這本書,在此之前我相信沒有人讀過。可是錢先生居然早就讀過了,并且做了筆記。”
不僅讀學術、讀文學,錢鍾書還對音樂興趣盎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陸建德不禁發出感嘆,“這讓我們感到非常難為情。”原來,在外文筆記里,關于莫扎特的歌劇《唐璜》,錢鍾書竟用意大利文摘抄了十幾頁。
至于錢鍾書的讀書方法,帶有明顯的個人風格。陳眾議總結說,“他一定先讀原著,再讀翻譯作品、讀注釋,最后去讀評論家的點評和文學史。”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慧林也覓得一些蹤跡,“錢鍾書做的一些簡單注釋,不少都是興之所至,有的用外文,有的用中文,關于古希臘歷史那一段做的讀書筆記,就寫了中文:命該如此。”而且他讀書之專、之細也令后人汗顏,楊慧林說:“他把《圣經》里的詞注了希臘文,也注了英文。”
當今學者寫作時間多于讀書
翻閱錢鍾書的外文筆記,很自然會聯想到當下學者的閱讀。
郭宏安就發出了感慨,“錢先生酷愛讀書,一生用于讀書的時間遠多于寫作。”他說,反觀今天的學者,寫作的時間遠多于讀書,于是不免有了些許無奈,“讀得多寫得少,是大學者;寫得多讀得少,是小學者或者非學者。”
“現在學者們熟悉的是科研。”北京大學教授丁宏為坦言,前輩的博學后來慢慢變成學術,學術又變成了科研,現在連“學術”這個詞都不好意思說了,更不要說“博學”了。“博學、博養、博識、博文,對于好多年輕學者都陌生了。”
也正因如此,錢鍾書的讀書筆記在當今更有特殊意義,它就像一個大師面對面在給你做示范,手把手地教你怎樣翻開書,怎樣從字里行間讀出意思。“讓年輕學者看看真正的學問大師是怎么造就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黃寶生認為,現在電腦很方便,許多年輕學者寫文章都靠檢索,但電腦檢索跟真正讀書不一樣,讀書才有真切的體會。如果連語境都不清楚,理解怎么會準確呢?
而且,當人們越來越輕視“碎片”的時候,錢鍾書筆記的出現,又給大家當頭一棒。郭宏安說,長篇大論如果是廢話必須放棄,只言片語如果有價值也必須留下,所謂“去一噸留一克”,“碎片大有用處,但如果是碎片化就面目全非了。”
關于這套書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是現存錢鍾書先生讀書筆記中分量最重、內容最豐富、價值最可觀的部分。全書約計35000頁,共211個筆記本,涉及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希臘語等七種西方語言,囊括四千余種外文圖書、期刊的筆記。第一輯于2014年4月出版;至2015年年底,六輯48冊全部出齊。
此外,早在2000年,楊絳與商務印書館達成協議,將錢鍾書的全部讀書筆記匯編為《錢鍾書手稿集》,分《容安館札記》《中文筆記》《外文筆記》三個部分。《容安館札記》(全三冊)、《中文筆記》(全二十冊)已先后于2003年和2011年出版,引起學術界、文化界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