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后每到月華升天際,便是我碧海青天夜夜心……”2月21日晚,伴隨悠悠的 《廣寒宮》唱腔響起,京劇《青衣》正式亮相國家大劇院。江蘇大劇院根據茅盾文學獎得主畢飛宇同名小說改編的京劇《青衣》,去年底在南京首演時曾出現“一票 難求”的盛況。這次在北京首演,臺下又出現了新編戲少見的頻頻叫好。
京劇《青衣》塑造了一個“戲癡”筱燕秋的藝術形象。該劇分六場,將月 宮中凌云而舞的嫦娥、舞臺上光彩照人的青衣和大地上平凡瑣碎生活的筱燕秋形象,以戲曲表演的形式呈現在舞臺上,展示了以筱燕秋為代表的現代女性進退失據、 無所適從的生存困境和她們困獸猶斗、尋求自贖之路的心靈歷程,以及與命運抗爭的決心與勇氣。
新編戲,尤其是新編現代戲一直是京劇界的“軟肋”,但《青衣》稱得上 是近年少見的好戲。劇中兩代女性對同一個角色的追求和碰撞,撞出了人生況味,也撞出了戲味兒。戲中戲的呈現形式,不失京劇味道,又讓觀眾覺得新鮮。《青 衣》在戲劇節奏上借鑒了話劇,又有京劇留白的美感。演員的表演一招一式有程式,但又不拘于程式,看得到京劇的程式之美,但與劇中探討的現代話題并不沖突。
此番國家大劇院的演出,也拉開了京劇《青衣》全國巡演的序幕,將有更多觀眾有機會欣賞到這樣一部誠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