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雨水收集與水源補充

2011-08-17  來源:中華建筑報
[字體: ]

簡介:生命的基本單元是細胞,它能高效地新陳代謝和自我繁殖,并與其他細胞協同工作。生命科學園應成為大地機體和中關村的一個活細胞:一個可持續的環境滋育著一個創新的系統。


生命科學園平面

  生命的基本單元是細胞,它能高效地新陳代謝和自我繁殖,并與其他細胞協同工作。生命科學園應成為大地機體和中關村的一個活細胞:一個可持續的環境滋育著一個創新的系統。

  一、生命細胞概念

  設計一個創新網絡環境,在很大程度上與設計一個結構完善、生態功能健全、可持續的景觀綜合體是一致的。正如一個細胞,因其有著完善的結構,才有了卓越的適應能力、新陳代謝能力及自我繁殖能力。一個具有完善格局的景觀綜合體,也應有健康的生態過程和有利于人類創新過程的特質。


水田景觀

  基于生命細胞的概念和上述構思,本規劃有以下四大特征:

  生態基質

  這一濕地系統猶如生命細胞的細胞液和細胞基質,滋育著園區創新功能體的生長和發育。濕地的水源有三個:一是匯聚園區地表徑流;二是匯集處理后的生活污水;三是在必要情況下少量引灌上莊水庫清水。

  濕地系統分為兩部分:

  第一,外圍生活污水處理濕地。這是一條與污水處理溫室相結合的線性濕地走廊, 環繞整個園區外圍邊界。來自各個功能體的污水集中后引入污水處理溫室,后順著地勢沿濕地走廊緩慢繞園一周,使之與濕地植物充分接觸和降解,最后排入中部濕地。

  第二,中部景觀和休閑濕地。這是一個將雨水和處理后的灰水匯集于中部,形成以景觀和休閑為主要功能的濕地系統。濕地走廊枝狀延伸入周圍的建筑群,這里生長著荷花、菖蒲、茨菇等植物,縱橫的棧道穿越其間,成為獨特的景觀和休閑地。

  這個濕地系統構成了一個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續的生態基質,成為高技術人員創新思維的源泉。


濕地走廊景觀  功能體

  功能建筑群如同細胞核及胞間體,有著完善的結構,能夠高效運作且富于創新能力。功能建筑群在總體分布上以園內環路為界,形成內圈和外圈。內圈建筑呈半島狀延伸入濕地,與中心濕地環境有充分的接觸。

  流通網絡

  猶如細胞的信息及物質聯系的通道,生命科學園的物質流通網絡主要包括:車流交通,環路加盡端路;人流,與車流完全分開的便捷系統;貨流,借助東西外圍復道,直接進入實驗配套建筑;水流,生命環境的載體,分為兩部分:一是污水流,實行管道分流排污,將含有害物的污水單獨排放集中處理,達標后排入城市下水道,而將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溫室——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再利用作為濕地水源;二是地表徑流,通過地形改造,取中部之土,堆于四周,匯雨水于低洼之處,形成中部濕地。


中央濕地景觀

  邊界

  內與外的界定,猶如細胞膜,它是園區各功能區之間與外界聯系與隔離的界面。它包括園區外圍邊界:地形、密林及濕地走廊,形成一條視覺上和實際上的隔離邊界,是生命科學園區整體形象的組成部分。功能體間的邊界:半島本身的結構及盡端東路的交通模式,結合地形和綠地,使各個功能區相對獨立,而通過步行道和非正式交流場所將它們聯為一體。內環路兩側邊界:通過降低路面和地形改造,形成兩道綠色屏障,使車行于綠色谷地之中,而不騷擾兩側的辦公區。

  二、要設計構思

  根據總體規劃的生命細胞概念和總體景觀規劃提出了雙螺旋的概念。中央水體是主體雙螺旋結構的區域,強調水生態環境的營造,配置水生-沼生-濕生-旱生的植物群落景觀,便捷的步行道網絡穿越其中,使人能夠充分享用水際景觀,從而實現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充分配對和交流。中央水體景觀規劃設計的思想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總體景觀布局

  中央水體的景觀設計將整個大水體用步行橋分成三個部分,便捷的步行道網絡穿越其間,使人能充分享用水際景觀。整個水體由南向北逐步由規整向自然過渡,中間水體為過渡區域,北水體則以自然為主,水體周圍布置較寬的淺水區,種植各種水體植物。木質棧橋穿越其間,再點綴以木建筑,總體風格簡潔大方。


中部休閑濕地水田景觀

  生態設計

  自然生態系統是一個紛繁復雜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體系,是動態的平衡系統,有其自身的演替規律,并運用合理的生態技術,就可以使設計的水體成為一個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續的生態基質。設計過程中遵循兩個原則:一個是依照場地的自然地形、氣候、土壤條件的原則;另一個是分步實施,隨時調整的原則。植物的選種以鄉土物種為主,只做適當的人工干預,以豐富景觀色彩,增強季節變化,突出景觀特點。水質凈化機能的發揮主要是通過水體設計的各種生態技術手段,達到有效吸收、沉淀、降解污染物和營養鹽份的目的,以促進水的循環利用。

  東南側的水田濕地設計較為集中地體現了一些生態理念。水田截流了來自場地的地表雨水,經過多層的濕生植物凈化后排入中央水體。

  尋常景觀的詩意

  景觀設計強調用尋常的植物材料、鄉土物種,來打造富有現代詩意的尋常景觀。豐富多彩的水深和濕生植物被大量地應用,通過群體的美來營造一種新田野的氛圍。


綠化停車場  三、結 語

  生命的細胞是一個高效的系統,它包含了生命機體的所有信息,且能自我新陳代謝、自我繁殖,并與其他細胞協同工作。它包括:由大量水和養分構成的基質、包括細胞核在內的多個功能體、細胞內部和與外部的聯系通道和細胞膜。大地同樣是一個生命的機體,景觀則是這一生命機體的細胞單元,良好的景觀結構和可持續的生態過程是大地機體健康和安全的保障,同時是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以創新過程為主要功能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應該成為大地生命機體和大中關村地區的一個活細胞。

  如果說大地是一個生命的機體,那么可持續的生態環境和創新功能就是所有高科技園追求的目標。


冬到生命園


“水田景觀”中植物


水田景觀細部


水體上的橋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

  由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完成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修建性規劃在2000年國際公開競標中獲第一名并中標。規劃內容已基本實施完成,本項目2003年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第八屆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一等獎。

  建成時間:2002年10月1日

  委托方: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發展有限公司

  主持設計單位: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

  首席設計師:俞孔堅

  主要設計參與設計人員:劉東云、孔祥斌、張東、吳本、李迪華、孟亞凡、寧維晶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