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船米業吉林榆樹基地投產
市民可以在北京市場買到當季直購、即時加工的古船新米了。昨天(28日),位于吉林省榆樹市的古船米業倉儲加工物流基地一期建設完成,國內最先進水平的稻米加工生產線同時投產。基地應季收購加工的新稻米,會在元旦之前加貼“鮮米上市”標簽投放市場,這是北京市場第一次規模化投放小包裝新稻米。
古船米業榆樹基地一期工程具有每日1500噸的烘干能力、年產30萬噸的稻米加工能力和總計20萬噸的倉儲能力,北京企業第一次實現直接采購-烘干-倉儲-加工全產業鏈覆蓋,不僅讓北京具備稻米的糧源掌控、市場保供能力,同時因為稻米加工不折不扣地照搬奧運供應標準,所以可以實實在在地提高百姓生活品質。
榆樹有“天下第一糧倉”之美譽,以玉米、稻米為主的糧食年產量達280萬噸。古船米業建基地于榆樹,最經濟合理的50公里收糧半徑內,有五常、九臺、德惠、扶余等優質東北稻米產區,加之具備烘干能力,11月稻米收購時節基地即可直接從農民手里采購,充分掌握第一手糧源;物流方面,榆樹兼有鐵路、公路之便,到北京運距1000公里,大米12小時可以實現進京;東北地區的氣候非常適宜稻米的倉儲保存,完全不用像北京的糧庫夏季要開空調降溫,不僅稻米倉儲成本可大幅降低,而且發揮倉儲和物流的集合優勢,可以保證北京市場常態、趨緊和應急供應,對保供穩價作用積極。
目前,古船米業在北京市場的占有率為5.6%,榆樹基地一期工程達產后,其市場份額可以達到20%。
先睹為快
稻谷是這樣變成大米的
記者本周先期探訪了古船米業榆樹基地。
沒有辦公樓宿舍區,雨雪后的廠區道路很泥濘,但敦實的圓筒倉、高高的烘干塔和稻米加工樓已經矗立,稻米加工機械已經全部就位,“咱們是先生產后生活,就是要搶在今年稻米收購季投產,下個月直接收新稻開機加工,農時一丁點也不糟踐。”堅守建設崗位四個月沒有回家的古船米業總工程師謝文龍說。
稻米加工車間一水兒的新設備,外行看不出門道,但謝工順著生產流程一一講解,敢情稻米加工也有挺多講究:烘干的稻粒被傳送到振動篩,篩去灰土雜質,再被送進礱谷機。謝工說,這道工序就是剝稻殼。去了殼的稻粒顏色發黃也不夠光滑,謝工說這就是糙米了,“雜質、稻殼、米糠能占稻米30%的分量,過去稻米運到北京加工,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倉儲物流成本是花在最后要篩除的東西上。榆樹基地建成后,我們在產區做加工,送進北京的大米,僅物流成本就可節省30%。”
之后,糙米滾滾流入碾米機,謝工指著排列整齊的碾米機說,“這可是我們的核心設備,糙米碾磨后才是大米,碾米有講究,重了,大米營養成分會流失;碾米不足,大米潔凈度不夠,口感不好。我們采用的是多機輕碾,所以碾米機這么多。”
碾過之后的米粒,白亮晶瑩,它們蛻變成了大米。大米被灌入小碉樓一般的晾倉“休息”,目的是降低加工導致的高溫。然后,白白的大米被細密均勻地傾瀉進色選機,病斑粒、跟米粒一般大的石粒,都逃不過色選機的“火眼金睛”,瞬間就被吹進另一個通道。“這是應用了光學、氣動原理,病斑粒、小石粒的反射光跟米粒不同,發現一粒,噴氣閥就會立即吹走一粒。”謝工走到最后一臺色選機前停住了,“這種設備,咱們保奧運供應時才引進的,全國惟一。榆樹基地的加工標準完全按照奧運標準來,所以我們同樣也要上這個設備。”他說的是玻璃色選機。原來,北京奧運時,古船米業的大米加工最棘手的問題,就是萬一有大小形狀跟米粒一樣的玻璃混入,普通色選機是分辨不出來的。當時,古船咬牙出手上千萬,進口了玻璃色選機,確保奧運大米萬無一失。“現在,提升百姓生活品質寫進了京糧集團的‘十二五’規劃,榆樹基地里,保質量的設備、工序,肯定一個也不會少。”謝工說。
精選之后,大米還要做拋光處理,“就是給大米加濕霧化,當然濕度是嚴格控制的,這等于是給每粒大米加了一層保護膜,讓它們晶瑩剔透,口感更香。”謝工說,這之后,檢驗室會做質量抽檢,合格的大米便可以包裝入倉了。
雖然記者在榆樹基地沒有看到稻米滿倉的景象,但看看周邊廣袤的只留稻茬的黑土地,看看已經打掃一新的糧倉,相信隨著東北農民開始售糧,圓筒倉“肚皮滾圓”、烘干塔“連續發熱”、稻米加工機“連軸轉”的日子,肯定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