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石景山4年內所有文物全修繕

2012-03-07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崇興庵、法海寺、承恩寺,這些位于石景山區、大名鼎鼎的文物古跡將得到修繕,石景山區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未來四年內,該區將完成所有區級以上文保單位的修繕保護工作,并不斷挖掘文物內涵,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擴大開放程度。

    據介紹,京西石景山區人文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擁有2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7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這次大規模的修繕保護中,今年將重點推進三處,分別為崇興庵整體修繕、法海寺增加技防設施、承恩寺壁畫保護。

    如今,位于石景山區魯谷村遠洋山水小區東側的崇興庵,已被高樓大廈環抱。今年,這個始建于元代的寺廟將得到整體修繕保護。早在2001年,石景山區政府就將原址上的小學校搬遷,滿目瘡痍的崇興庵被列為第四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崇興庵原名護國寺,坐西朝東,占地1200平方米,是二進院落,原有照壁、山門、前后院大殿、配殿、南院等古建筑。但在民國時,山門外原有的照壁被毀。上世紀60年代,改建了山門,原“敕賜護國崇興庵”石額也不知去向了。該處現存前院正殿三間、后院后殿三間、左右耳房各三間以及南、北兩側配殿、配廡、朵殿等。雖然建筑主體保存完整,但由于年久失修,古建已經破損嚴重,彩畫脫落,瓦面破損,門窗被拆改,院子也被抹成了光滑的水泥地。

    目前,石景山區已經啟動了崇興庵的整體修繕,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后該處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修繕。該處的中軸路門樓、兩大殿及南北配殿、配廡、朵殿等都將進行整修,填補彩畫,并將拆改的門窗復原成木質結構,院子的地面也將用石磚重新鋪砌,回復古時的建筑風貌。整體工程將于年底前竣工,預計將投入300余萬元。

    此外,今年石景山區的兩處國家級文保單位也將繼續完善維護。其中,法海寺將增加先進的技防設施,對文物加以保護。據介紹,法海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明正統四年創建,五年建成,該寺的寶貴遺產和主要特色是寺內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壁畫。

    而同是國家級文保單位的承恩寺內的壁畫也將得到保護。據介紹,該寺的6幅明代壁畫,歷經500多年的滄桑,具有極高價值。雖然新中國成立初期,承恩寺內的壁畫曾被打上釘子掛衣物,“文革”時期也曾遭到損毀,但部分墻面的壁畫依然色澤鮮艷,上面所繪的明代帝王“放飛圖”和“放生圖”依然清晰可見。今年,石景山區有關部門將為該寺的壁畫加裝玻璃罩,與外界隔開,盡可能保護壁畫不被侵蝕和破壞。

    石景山區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一五”期間,石景山區已經陸續開始了文物的修繕工作,共爭取市區兩級修繕資金6000多萬元,吸引社會資金600余萬元,改擴建了中國第四紀冰川遺跡陳列館,完成了法海寺、慈善寺、承恩寺、皇姑寺一期、石景山古建群、瑞王墳碑樓等眾多文物的全方位修繕,修繕面積1萬平方米,施工項目130余個,搶救清理古墓251座,文物古建風貌明顯改善。到“十二五”末,該區所有區級以上的文保單位將全部得到修繕,消除安全隱患。同時,該區還加大文物資源利用力度,如創編法海寺壁畫舞蹈等,活化文物資源,豐富京西文化,促進區域文化旅游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