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生態資源 > 正文

北京:大運河通州香河武清將通航

2016-08-03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京津冀將統籌推動長城文化帶、運河文化帶和西山文化帶的建設,‘十三五’期間實現京杭大運河通州、河北香河、天津武清段正式通航。”昨天(8月2 日),在“‘十三五’時期北京文化中心建設展望”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透露。據悉,本市確認了大運河北京段近40處遺產,未來5年,通過 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大運河的遺產管理與展示系列將初步建立。

  大運河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漕運通道和經濟命脈。大運河北京段由昌平到通州,途經六個區,包括 南新倉、什剎海等重要點段和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于平介紹,大運河文化帶更多是結合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來開展大運河保護工作,“將充分利用大運河深厚的 文化底蘊,把歷史元素融入到行政副中心建設中。”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會依托考古專業團隊,做好運河沿線,特別是北京舊城內河道的保護。目前,東城區文物部門已完成了本區域內河道保護報批工作,計劃在未來5年內完成相關的保護和景觀恢復工作。同時,水務部門也將加強運河沿線污水治理力度,使水質明顯提高。

  西山文化帶涵蓋各類文物430多處,“十三五”期間,以清代三山五園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景區建設將初具規模。于平透露:“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和考古 工作正在進行,未來5年將依托現有考古成果,實現圓明園內重要景觀的恢復。”另外,西山文化帶的中西部地區,以妙峰山為主,將形成民俗文化旅游區,在加強 文物保護利用的基礎上,實現生態建設和文化產業振興良性發展。

  北京長城已有開放點17處,其中八達嶺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五A級景區,還有四處為國家四A級景區。北京市建設長城文化帶,將加快制訂和完 善長城保護規劃,進一步加大政府的投入,用5到10年時間,使長城這一歷史上的軍事屏障成為北京北部歷史文化體驗帶和生態環境保護帶。

  相關鏈接

  京津冀將聯手巡長城

  昨日,國家文物局官網公布《關于開展長城執法專項督察的通知》,平谷區紅石門長城將試點京津冀長城執法聯合巡查。

  此次長城巡視涉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河南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 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轄區,所有國家文物局已依法認定的長城段落都包含在內。國家文物局將在北京市平谷區紅石門長城組織 開展“京津冀長城執法聯合巡查試點”,紅石門長城位于平谷區金海湖鎮紅石門村,距市區約110公里,是明代長城進入北京境內的起點,長城上的一段墻體橫跨 京津冀,被人稱之“一腳踏三省”。國家文物局還將在陜西省府谷縣組織開展“明長城衛星遙感與無人機執法監測試點”。

  依據要求,9月15日前,各地的長城“體檢報告”將匯總到國家文物局,報告要包括自查自糾情況,發現的突出問題以及整改方案,涉及長城的違法犯罪案件查處情況,長城保護與執法監管難點及建議。國家文物局將組織督察組,對涉及長城的重大違法犯罪案件進行督辦。

  專項督察期間,“12359”文物違法舉報熱線設立專人專席,接聽、受理群眾對長城違法行為的舉報,并及時安排查處督辦。實地督察結束后,國家 文物局將匯總15個省份督察情況,形成專項報告上報國務院,有關內容向全國文物系統和全國文物安全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通報,并適時向社會公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