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圈子里很普遍的一種現象,我們可以把它叫做“臨時夫妻”現象。意思就是走到一起的兩個人只是為了派遣一時的寂寞或者度過一段難熬的日子,中間并不存在什么感情上的糾葛。
“臨時家庭”或者“臨時夫妻”、“抗戰夫妻”、“搭伙夫妻”等等雖然稱謂不同,但是都是指的這種已婚的華人男女移民到美國后因為生理、心理和情理的需要,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同睡在一張床鋪上,過著沒有法律認可和保障的“夫妻生活”,一旦其中一方的另一半到了美國,這種臨時性的夫妻也就面臨勞燕分飛,各回各家了。
1、“臨時夫妻”拆散的家庭
一個成功的男人,奮斗了數十年終于獲得了通往美國的綠卡,而妻子和女兒則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留在國內一段時間,這個男人并不是陳世美,他向妻子和女 兒許諾,一定會在美國更加努力地工作,爭取一家人的早日團聚,于是一家人在機場依依不舍地分別了,兩年后,男人的妻子和女兒終于歷盡艱辛來到了美國,想給 老公一個驚喜,沒想到卻在男人的家里見到了另外一位女主人。這個女人對原配的到來雖然也分外驚訝,但她只是短暫的無措,她說自己和那個男人只是萍水相交, 沒有財產糾葛,也不會有感情恩怨,既然原配到了,那她愿意立刻退出。
這個故事當然還有下文,原配女主人和男人大吵一架之后,兩個人冷戰起來,女主人覺得男人背叛了兩個人的感情,而男主人則認為女主人一點都不理解他, 雖然他做的不對,但是可以被理解,于是兩個人都認為自己沒錯,僵持起來,不久之后,男人就和離開的那個女人又走到了一起,結局近乎慘烈,來到美國投奔老公 的女主人既沒有工作,也不會英文,舉目無親又別無選擇,只好和這對男女拼命,差點鬧出了人命案,最后以離婚為代價黯然收場。
本來是奔著幸福的日子去的,到頭來卻落得如此孤家寡人的境地,是挺可憐的,如果是在國內,我們大可痛斥那對“臨時夫妻”,說他薄情寡義,說她破壞家庭,可是如果我們站在那個男人的立場上想一想,也許我們就不會那么痛快地罵出口了。
2、電話泄露的秘密
一位華人男士來美國務工多年,妻子和孩子在國內留守。
有一次,妻子帶著孩子來探親,到了美國以后,丈夫向妻子介紹了自己的一位女“室友”,并稱這么些年得到女室友很多的幫助、共度許多難關。做妻子自然對丈夫能遇到這樣患難之交的女室友心存好感。
沒多久,妻子回國了。半年之后,妻子覺得不對勁,有時候打電話是美國的早晨,接電話的卻是女室友,但是她明明記得電話在丈夫床頭。沒多久,丈夫向妻子攤牌,他和女室友這么多年過的是夫妻生活。
3、這么做不代表認可它正確
一位留學生女孩,在美國讀研究生,在國內已經有未婚夫等著她畢業回家結婚生子。但繁重的學業以及無邊無際的寂寞讓她實在忍無可忍。
一個偶然的機會,男士和女孩相遇了,兩人頗為投緣,一來二去之后,就搬到一起同居了。從那以后,房租兩人付,白天輪流做飯,晚上相互陪伴,精神上有了歡愉、肉體上得到滿足。他們倆并不認為自己做了一件正確的事,但結論卻是沒辦法。
專家解讀:對“臨時夫妻”談道德太蒼白
臨時夫妻,其實不是壞事兒。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雙方的生理需求或者是情感需求。特別是對于那些漂泊在外的男人和女人,是一種短暫的滿足。在某 種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穩定。但,臨時夫妻是一種危險的生活方式,有極大的感情風險。因為人畢竟是感性動物,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理性,說分手就分手,說臨時就 是臨時。
臨時夫妻不像一夜情,建立在對彼此有一定了解,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的。所以,這種關系注定比一夜情難斷。所以,很多臨時夫妻,過著過著,就過出了感 情,過著過著就希望從臨時變成長久了。所以,臨時夫妻又不利于家庭穩定和和諧,舊的還在,新的不愿走,于是就會上演家庭大戰。這對那些不在身邊的那位是非 常吃虧和被動的。
不過,臨時夫妻,一般對雙方的婚姻沒有致命的影響,只會讓雙方各自的夫妻關系變得淡漠。畢竟對于這些人來說,出門賺錢還是第一位的,賺錢寄回家給老婆孩子是習慣行為。而離婚這種事兒,通常是經濟強大后的產物。
臨時夫妻,與其說是感情問題,不如說是經濟問題。因為要外出賺錢,所以無數人妻離子散,四處漂泊。為了解決現實的生理需求以及被愛被溫暖的感覺,兩個婚姻以外的人搭起伙來過日子,談道德太蒼白。
延伸閱讀:當需求遭遇現實,道德顯得微乎其微
由于在美國生活的壓力和精神上的空虛,以及生理上的需要,“臨時夫妻”成為很多華人一種無婚姻法律約束而又能調節自己生活節奏的新的家庭生活方式, 這種“臨時家庭”大多以不破壞雙方原有的家庭婚姻為基礎,在一定意義上具有過渡的含義,而在美國的一些華人聚集地也常常可以看到一戶公寓中 住著四五戶“夫妻”,這些“夫妻”一般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只是這種新的臨時性夫妻生活不會向國內的配偶公開而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之間不產生感情 是不可能的,如果此時國內的原配沒有好好處理這種關系,很可能將自己的情人推向了情敵的懷抱。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臨時夫妻”被發現后反而能成為真夫妻的一 個原因。
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現象不僅沒有變淡,反而衍生出了更多的形態,這些臨時夫妻的搭檔們也開始不再滿足于臨時性的夫妻關系,越來越多的介于原配與小 三之間的戰爭打響,后者對于對于原配的負罪感也漸淡,像文首提到的故事中的那對情敵,雖然表面上沒有針鋒相對,其實暗地里卻是互相較勁。
不 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很矛盾。你不能一味地以倫理道德或者婚姻法律去譴責一個人對你的不忠,因為這個人是為了全家的未來才獨自跑到了國外 打拼,遇到的困難和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一個人在美國打工賺錢,還要想方設法辦綠卡轉換身份,一年可以熬,兩年三年甚至五年六年呢?文首故事中的男人找個 臨時的女伴只是為了解決生活的種種問題罷了,一起付房租,白天有人為你收拾房間做飯,晚上有人陪你度過漫長的異國之夜,我想,這也許是很多身處異地的人無 法拒絕的誘惑吧,只是苦了國內的原配夫人,可是這個男人卻堅持,自己并不是做了一件正確的事,但是這確實無可奈何。
我們沒有處在那種境地,所以我們也無法理解他們當時的心境,也就無從評論這種行為的正確與否。因為想要往高處走,想要過更好的生活,于是他們愿意付出這些代價,只是在奮斗的過程中,他們才發現這些代價遠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多更大,但是此時的我們卻已經回不去了。
這種行為從倫理道德上來講,是錯的,可是放到生活中,我們就會發現,倫理道德所占的比重實在微乎其微,在現實的壓力面前,原來我們都是懦夫。如果一定要怪的話,我們只能說生活太強大,我們不得不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