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聞報道說現在的小孩男女比例已經6:1,那意味著十幾年后每6個男人就有5個注定要單身,那意味著也許性解放離我們的生活已經不遠了。兩性關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本文探討的主要是男女兩性的差異和共同之處。
男女間的差異
思維模式差異
丈夫忙碌了一天回到家,看到妻子正在廚房忙活,他想走過去獻殷勤,但是一眼看到灶臺上掉了幾塊油漬,隨口說了句:“呀!灶臺真臟!”,結果妻子勃然大怒:“你是覺得我很懶嗎?”
其實丈夫只不過覺得灶臺臟,沒有任何引申義,但妻子就會聯想很多。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效果,是因為:男人的思維是以理性為主導的,而女人則情緒為主導。
不少男人會抱怨說:“她回來哭哭啼啼地講在單位遭遇了不公平的對待,我好心好意地幫她想辦法,給她提建議,結果她非但不領情,還生氣起來”。
也難怪男人們在這樣的時候感到委屈,因為他是以自己的思維習慣來判斷女人的需要的。他的想法很簡單:你這樣的行為就是在向我求助,那么我就向你提供幫助。但其實這只是男人的需要而已,因為男人是解決問題導向的,他會認為問題解決完了,生活就可以繼續下去。
所以在溝通方式上,男人更多的講事實,而女人更多的談感受。
其實女人在向男人哭訴的時候,她更多的只是想要這個男人來安慰一下她而已。她工作上的事情,她自己會有辦法解決的,畢竟那是她自己親身經歷了那么久 的環境,她當然會有辦法去應對。而此時她邊流淚邊傾訴,這個行為不過是在說:“親愛的,我此刻感到很傷心,我希望你來抱抱我,讓我感到你的支持”。
對于女人來說,在遭受挫折的時候(雖然有時候那挫折在男人看來簡直不算得什么),來自愛人的情感上的支持——溫柔的擁抱,體貼的細語,比什么都重要。
婚姻期待差異
網絡上有句話叫:“男人需要被理解,而女人需要被愛”,說得很是有道理的。
對于一個已婚男人來說,看到自己為家人的付出被理解和欣賞,比什么都重要,那將是他持續付出愛的源泉。如果一個男人發現自己無論怎么努力也無法取悅自己的愛人,他會沮喪到認為自己很失敗,并逐漸地對這段關系失去興趣——因為他找不到自己在這段關系里的價值和位置。
而婚姻里的女人最看重的只是這個男人是否足夠愛她,是否關注她的內心感覺,關心她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一些生活細節。有些時候她甚至可以不愛這個男 人,可是她卻很需要這個男人對她那無條件的愛,那她也可能會嫁給他,并在日后逐漸因為這個男人持續的愛的付出而愛上這個男人,這就是女人。
性刺激來源差異
我常和我的女性來訪者講男人的性刺激來源,以期讓她更加理解自己的丈夫。
男人的性刺激來源是視覺刺激,而女人的性刺激來源是月經周期和氛圍營造。
從深圳來到北京生活后,我偶爾會戲謔地說我很同情身在深圳的男人們。因為深圳的夏天又高溫持續時間又長,所以女孩子們每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穿吊帶裝和緊裹臀部的小熱褲。
想象一下,一個男人早上出門就開始接受各種各樣的性刺激,這使他必須調動一些能量來抵擋誘惑,如果他晚上下班回家,老婆還和他鬧別扭不跟他發生性關 系,那這就是個很值得同情的人。這樣也就能夠理解為什么男人會容易發生性出軌了——不過我個人認為那些會任由自己性出軌的男人,只是因為在那一刻他決定不 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任。
女人會對有些男人“把性和愛分開”的能力嗤之以鼻,因為女人并不那么容易受到性的刺激,她在性方面承受到的壓力就會比男人少很多。這一方面是由于女 性在擇偶方面比較謹慎,因為一旦懷孕她的代價就會很高,另一方面,女性需要先感受到愛才會有性的需要,所以一定程度上來說,一個女人愿意與一個男人發生性 關系,她就會對他有一定的情感成分。
另外國外還做過一些有趣的關于性的調查,男人認為女人最有魅力的部位依次為:胸部、臀部、腳、臉部、頭發。而通常來說,運動員和抽煙者會喜歡胸部較大的女人,而宗教意識較強的男人則喜歡胸部較小的女人。
有近四成的女人認為男人最有魅力的部位是臀部,大部分男人以為女人會喜歡較大的陰莖和肌肉結實的胳膊,然而幾乎沒有女性會列舉這兩項。
自我認同差異
對于男人來說,只是得到女人的愛,得到婚姻的幸福還遠不足以證明他的能力,他更看重的是事業上的成功,而女人則反之。
男人的自我認同來自事業,而女人的自我認同來自家庭。
女人在失業后會很容易找到賴以為生的工作,她可以今天是公司主管,但是失業后為了生計她會愿意去街邊擺賣做小販。但是男性卻一般很難做出這樣的選 擇,據說在某些失業率高的地區,一些失業的男性寧可在大街上游蕩,也不肯去從事體力勞動以換取生活費,因為“如果被舊同事看見,我如何自處?”
所以很少有男人能理解那些被丈夫背叛后呼天搶地一蹶不振的女人,就像很少有女人能理解那寧可閑蕩也不肯找底層工作的男人一樣。
對于女人來說,家庭就是她的第二個自我,一旦家庭沒有了,就意味著她的很大一部分自我死亡了,變成糞土了。那種感覺,就像是一個男人被其他很多的男人唾棄著說“你是失敗者!”一樣。
男人和女人的相似之處
前面談了很多男人和女人的一些明顯的差異,但是其實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首先他(她)是一個人,擁有人類共通的渴望和需要,擁有人類共通的恐懼和劣根性。
很久以前我在一本社會學的書中看到一項美國人所作的調查:在家庭暴力案件中有近一半的施暴者是女人(據說英國的大部分家庭暴力受害者是男人,并且他 們和中國的女人一樣選擇隱忍)。在其他方面,如打架、偷竊、搶劫、吸毒、故意傷害等惡性案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嫌疑人是女人,所占比例幾乎與男人持平。
如果說男人和女人有很多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導致他們溝通不良,還不如更加關注不同的氣質類型之間的差異——后者比前者的差異更大,更值得探討,更不容易彌合。
但無論怎么差異,作為一個人,TA總是會渴望愛,渴望被接納,渴望安全感,渴望與他人的關系。無論怎么差異,作為一個人,他總是會害怕孤獨,害怕失敗,害怕被拋棄,害怕與他人失去聯結。
只要帶著一份好奇去深入地了解TA,帶著一份真誠的關心與TA進行互動,那些差異就會變成豐富你們的生活的材料,變成你們互相探索彼此關注彼此的路徑,從而可以讓你們共同創造多彩的生活,讓你們可以在經歷中成長,在愛中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