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那么為什么我們可以在工作中做到堅守底線,在親密關系中卻沒有原則可言?也許因為我們以前在原生家庭的“無邊界”狀態中浸泡的時間太長了,我們從過去的生活和經歷中學會了在“親密關系”中不要讓自己有邊界……
兩性交往沒有底線就沒有幸福(圖片來源:華蓋創意)
真實案例:敏感女孩為何一再容忍花心男?
蘭 在幾年前就認識了男友,雖然在熱戀期間也會吵架,但依然不會吵掉他們的幸福。一年后,男友開玩笑似的告訴她,和一個網友聊得來,關系很好。剛開始,蘭沒有 阻止他們聯系,因為她“有愛無恐”,沉醉在愛河里。后來有一次朋友聚會,男友當著大家的面,說給一個網友送圍巾了,蘭以為他說著玩呢,沒多在意,但心里有 點不太舒服。直到不久后,她“偶然”進他郵箱,看到男友給那個女孩寫的信,問她圍巾有沒有收到,喜歡不喜歡,她才知道這是真的,才感覺到危機。
要知道,他們在一起兩年了,男友從來沒有給她送過圍巾。她真的坐不住了,于是就跟男友鬧,讓他和網友斷絕關系。男友開始很生氣,說她無理取鬧,他想給誰送就給誰送,而且干脆跟她提出了分手。
但在分手后一個星期,男友找到蘭,請她原諒自己,并答應以后不跟那個網友聯系。蘭原諒了他。可是好景不長,她很快發現男友還和女網友藕斷絲連,只是他把那個女孩的手機號和QQ的名字也改了,甚至還和另外幾個女孩的關系很近。她知道后非常憤怒,又大鬧一場,于是一切又重演一次,然后再發現他還和那個女孩有聯系,他甚至學會了打游擊,經常和別的女孩出去吃飯。
經過N次反復的“欺騙”行為,他們終于“認真”地分了一次手,這次持續時間長,有一個多月,男友請她原諒,她也沒有硬拒絕,所以還是復合了。雖然如此,但蘭的心里已經留下了陰影,她很難像過去那么相信他說的話了。
慢慢地,這事過去了,她也試著除掉心里的陰影,而且也快成功了,也開始恢復對他的信任了。以前,她覺得自己是在管著他,他們吵架除了他的屢屢“出軌”外,就是因為他不堪忍受她的“管教”。可是現在男友卻否定她管教的“貢獻”,不希望她像老媽子一樣,她為此很傷心。
接著她再次在男友QQ聊天記錄中發現一個女孩給他寫的一篇文章,說跟他聊天很開心,很高興有這個朋友,他給她帶去了很多快樂之類的話……
蘭看了之后很難受,就偷偷把那個女網友刪了,可是后來男友自己又加上了,而且聊得非常頻繁。看到他們情意綿綿的聊天記錄,蘭感到刺心,于是一場戰爭再次爆發,他當著朋友的面,信誓旦旦表示不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可一個月后,一切又故態復萌……她真的害怕了,經歷了一次次的欺騙,她發現自己跟一個沒有任何誠信可言的男人在一起,真的很傷心。男友平時答應她的事情說違背就違背,不管大事還是小事,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他覺得對的就做,從來不管她怎么想。
之前在學校時,男友還喜歡跟她說他跟哪個哪個女生以前關系有多好,甚至有女生失戀了,晚上九點多打電話非要讓他過去,他也想做“護花使者”,還不止一個女生。當然,她是極力反對的,第二天,他找了個借口就去看那個女生了……
為 了防止她發飆,男友禁止她看他手機,QQ密碼也不讓她知道。她一直耿耿于懷,沒什么秘密為什么不敢大大方方讓她看他手機呢?他越是這樣她就越想看,于是矛 盾越來越多。一方面,蘭覺得很委屈,因為她只是在實在無法容忍的情況下,才會警告他不要“玩過界”,她反對的都是那些影響了他們生活的“外來者”,至于那 些和他有曖昧的女生,那簡直是數不勝數。另一方面,他覺得她讓他失去了太多的朋友,她心胸太狹窄,不信任人。在分手前,蘭的內心很糾結,很害怕失去他,害 怕他跟別的女生太好而像以前那樣不理她。她知道自己喜歡他,又害怕失去他,所以變得敏感多疑,變得心胸狹窄。可是她不明白為什么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專家解讀:兩性交往需要提高情商把握底線
這是一個“囚徒之愛”的故事:一個敏感多疑、猶豫不決的女孩愛上了一個“博愛”的男友,彼此分不開又不信任。這種故事,相同的事情總是一次次發生,一直到情感終結,才算告一段落。
讓 人好奇的是,一個對安全感很重視的女人是如何和一個很喜歡四處尋求紅顏知己的男人糾結在一起的?其實,他們的關系非常經典,是典型的追與逃的對稱關系:蘭 傾向于用控制和限制的方式建立安全感,但這最終讓他們的情感免疫力下降,最終以分手和彼此傷害告終。很多戀人,都傾向于用控制他人生活的方式,來控制自己 的安全感,而這種約束最終導致他們戀情的破滅,除非一個甘當“牛”被拴住。
如果把蘭發現了“圍巾事件”當成情感打噴嚏了,那么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查清病灶——是什么讓他把關懷送給了其他女人,而不是你?在那個女人身上,他究竟得到了什么你無法給他的東西?其次是修補關系,告訴他你聽到這件事的感受,你受到了傷害;并傾聽他的感受和體會,亡羊補牢。
但問題在于在那一刻,我們往往怒火中燒,情緒失控,無法用平常心處理迫在眉睫的危機。旁觀者也許會有這樣的觀點,但身在局中,就往往不能自控了,所以我們也能理解蘭的處境。
這 個世界上,其實最重要的就是EQ這個寶貝,情商決定一個人的幸福度,如果我們處于情感弱智的狀態,那么我們就會被情緒控制,在最需要正確決定的時候,往往 做出最不利于我們的決定,然后惡性循環。如果說智商是天生的,那么情商則是一種流動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努力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
正 確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使我們少受傷害。比如:我們在感到傷害的時候,嘗試著去表達自己受到了傷害,而不是急于試圖將男友的生活控制在自己手中;我們要 對情感危機的原因更好奇,尋查病因,而不是對那一個個看不到的女人更好奇;我們應能發現并控制自己的情緒狀態,而不是讓它控制你的生活;要讓溫暖成為信任 中一種流動的動態,是彼此貼心的溫暖,而非一種坐吃山空的舊關系,因為舊的戀愛關系不是鐵的,隨時可能斷檔,情感的維系取決于彼此需要的滿足。
試圖布下天羅地網將所愛的男人控制住,在這個時代是不可能的。對情感健康最大的威脅不是外來的細菌,而是我們內在的免疫系統不夠強大。我們的情感是有免疫力的,當真正的危險來臨,你就該知道怎么去做,這其實是一個情商修煉的過程。
如果承認情感也是人際關系中一個游戲的話(也許是最復雜的),那么我們就會明白,任何游戲都是需要“規則”的。在蘭的情感關系中,沒有任何“規則”可言,她的禁忌和邊界,可以一再被“踐踏”,所以男友更加肆無忌憚。有意思的是,如果在社會上的人際關系中,很多人對不講信義的人,往往會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在兩性親密關系中卻對其趨之若鶩,這是為什么?因為蘭有“短”被抓著。什么“短”?那就是恐懼,這個恐懼如此強大,可以讓人犧牲底線,一再退讓,任對方橫行。
那么為什么我們可以在工作中做到堅守底線,在親密關系中卻沒有原則可言?也許因為我們以前在原生家庭的“無邊界”狀態中浸泡的時間太長了,我們從過去的生活和經歷中學會了在“親密關系”中不要讓自己有邊界。所以很多從小被父母管得非常嚴的小孩子,往往會在長大以后也學會了非常強大的和別人“融合”的能力,這種融合能力會讓別人覺得你很溫暖,但是代價卻是你成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你沒有了排斥別人的能力,也就不能保護你自己不受傷害了。
戀愛本身就是一場鍛煉和洗禮,多談幾次戀愛,人就會變得更加成熟起來。對于那些謹小慎微、有點自閉的女性來說,學會如何和別人保持一致,還需要邁出重要的一步,這步非常艱難但卻非常重要,那就是建立你自己的第一道圍墻——堅持自己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