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50%患痔瘡
據產科醫生介紹:準媽媽們懷孕后易得痔瘡,這是由于妊娠后體內一系列的生理變化所造成的。妊娠期,隨著胎兒的生長,子宮日漸增大,對下腔靜脈形成壓力,使盆腔內的血液回流受阻礙,肛門周圍靜脈叢的血液瘀滯,迂曲成團,很容易形成痔瘡。加上孕婦活動量小,胃腸蠕動慢,大便容易秘結,而成團的糞塊壓迫腸壁靜脈,使靜脈回流更為不暢,而且排便時需要用力而致使腹壓增高,導致痔靜脈擴張,亦可促使痔核的形成。據產科門診統計,孕婦痔瘡的發病率高達百分之五六十,因此,孕婦在圍產期保健中,“防痔”的問題己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孕期痔瘡重在預防
產科醫生介紹:孕期防止得痔瘡,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孕婦日常飲食中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尤其應注意多吃些含粗纖維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苦瓜、蘿卜、小白菜等等,也要多吃些粗糧,如玉米、地瓜、小米、全麥面粉等等,這些食物除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外,還能刺激腸蠕動,防止糞便在腸道內堆積。孕婦應該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調味品,同時還要養成多飲水的習慣,最好喝些淡鹽水或蜂蜜水,這些都有利于軟化和滑潤大便,防止便秘發生。醫生提倡準媽媽們進行肛門按摩來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方法是:排便后先用溫水清洗局部,再用熱毛巾按壓肛門,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5次。
孕期痔瘡應及早治療
有的孕婦得了痔瘡,羞于啟齒,不愿意就診;有的心存僥幸,覺得忍一忍就過去了,不礙大事。這些想法常常延誤疾病的早期診治,使本來較輕的病變加重或急性發作,造成不良后果。如果孕期發現已經得了痔瘡,或原患的輕度痔瘡加重或急性發作就需要認真對待。醫生介紹:如果孕期痔瘡嚴重,在懷孕20~32周時手術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