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女人 > 媽媽寶寶 > 正文

警惕:寶寶發燒時不能做這四件事(圖)

日期:2011-04-26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字體: ]

  點擊進入下一頁

  寶寶發燒時不能做的事(圖片來源:資料圖)

  導語: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由于缺乏對發燒的正確認識,導致產生了許多誤區, 影響了孩子的康復,有時甚至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所以當孩子發燒時,父母必知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能做。

  誤區一:洗澡會讓孩子著涼

  男孩冬冬白天有點發燒,醫生說是感冒,開了一些藥。服藥后冬冬的燒基本退了。可是到了晚上,冬冬又發燒了,38.5℃,服藥又不見效。冬冬媽趕緊給醫生打電話。醫生詳細詢問了冬冬的情況,基本確定沒有其他疾病,建議冬冬媽給孩子用溫水洗一次澡。可冬冬媽死活不干,說那樣會讓孩子著涼,病上加病。

  醫生的話:給孩子用溫水洗澡,實際上也是一種降溫措施,醫學上稱為物理降溫。類似的做法還有用濕毛巾敷頭、枕冰袋、用酒精擦身等,目的是利用水的導熱作用,或冰溶化及酒精蒸發時的吸熱作用來降低體溫。此外,洗澡還可以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汗腺阻塞。具體做法是,用低于體溫2℃的溫水浸泡20分鐘,每天2~3次。只要不是在室溫很低的房間內,洗澡后及時擦干,避免風吹,是不會著涼的。

點擊進入下一頁

寶寶發燒時不能做這四件事(圖片來源:資料圖)

  誤區二:用肉湯補充營養

  豆豆感冒、發燒好幾天了,一直在打點滴。豆豆媽看著豆豆日漸消瘦的面龐,心疼極了,特地去菜場買了些新鮮的豬肉回來煲了湯。豆豆盡管不愿吃,但還是在媽媽的軟硬兼施下喝了一大碗。夜里,豆豆又發起了高燒,上嘔下瀉,哭鬧不安。

  醫生的話:高燒也可以使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給孩子補充營養是對的。但是通過給孩子喝肉湯的方法補充營養的做法卻是錯誤的。因為高燒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此時吃油膩的食物,不僅不能吸收,反而會引起嘔吐或腹瀉,加重身體的缺水。這時應給孩子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如稀粥、菜湯、果汁、雞蛋羹等。另外,還要給孩子充足的水喝,最好是鹽水。這樣做一方面可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另一方面可達到降溫的目的。

  點擊進入下一頁

  寶寶發燒時不能做的事(圖片來源:資料圖)

  誤區三:燒退病愈

  濤濤因高燒、咳嗽而被醫生診斷為支氣管肺炎收住入院。打了3天點滴,濤濤沒有再發燒,咳嗽明顯減輕,濤濤媽認為孩子已不發燒了,疾病應該基本痊愈,嚷著要出院。盡管醫生一再解釋孩子的病并沒有好,但她仍然帶著濤濤出院了。沒想到出院后第二天,濤濤就再次發燒,咳嗽更加重了。

  醫生的話:在生活中誤以為燒退了病就好了的家長大有人在,往往導致孩子再次發燒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延誤治療。發燒只是某種疾病表現出來的一個單一癥狀,燒退只表明機體產熱與散熱的調節機制恢復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只有祛除病因,從根本上糾正疾病的發病基礎,才意味著疾病治愈。

點擊進入下一頁

寶寶發燒時不能做這四件事(圖片來源:資料圖)

  誤區四:發燒就是病

  樂樂媽給樂樂喂完奶,發現樂樂面色紅潤,一摸腦門似乎發燙了,趕緊拿來體溫表一量——37.5℃!連忙翻出家中的小兒感冒沖劑,準備沖給樂樂喝。恰好這時,樂樂當護士的小姨過來探望,及時阻止了她。小姨說樂樂發燒只是暫時的,是由于穿得過多,加上吃奶用力導致的。經過松解衣被、溫水擦臉,樂樂的體溫很快恢復了正常。

  醫生的話:孩子患病容易發燒,但發燒未必就是有病,因為孩子體溫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吃奶、運動、哭鬧、穿得過多等原因均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高達37.5℃,偶而達38℃,尤其是新生兒或嬰兒更容易受以上條件影響。另外,測體溫的方法和時間也影響所測體溫的真實數值,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測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測腋溫的時間應以10分鐘為佳。因此,孩子體溫暫時升高,只要全身情況良好,又無自覺癥狀,可認為正常。但當孩子體溫高于38.5℃時,則應引起重視。

點擊進入下一頁

寶寶發燒時不能做這四件事(圖片來源:資料圖)

  父母必知:這7類寶寶最易發燒

  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的孩子特別愛生病,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幾乎每個月都要去醫院兒科報到。眼下更是兒童患感冒發燒的高發季節。那么什么樣的寶寶容易感冒發燒,面對這樣的寶寶家長要如何應對呢?

  兒童神經系統尚在發育中,體溫調節能力差,加之免疫功能不健全,比成人更易發燒,通常年齡越小的寶寶越愛感冒發燒,學齡前兒童每年可能會患4至8次感冒。但有些寶寶沒有嚴重的身體疾病,卻比一般兒童更頻繁地感冒發燒,此時家長就應考慮到自身的問題,因為除遺傳因素外,不合理的喂養方式、過度溺愛都會導致寶寶體弱多病。專家們還從穿衣、飲食和行為方面總結出七類不合理的喂養方式可能導致寶寶愛感冒發燒。

  第1類 “被多吃”的寶寶

  家長都經常對孩子說“再吃點”“多吃點”,也有的家長追著寶寶喂飯,還有的家長即便孩子剛吃完飯,也會不停地往寶寶嘴里塞東西。長年累月這樣“被多吃”。

  專家的話:吃飯是人的自然生理現象,兒童也一樣有這樣的感知能力,家長不要強迫兒童多吃,更不能頓頓吃撐。明代醫書《萬密齋》中指出“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兒童脾胃功能不足,雖然需要營養,卻不能多吃,吃多后容易消化不良,蓄積過多內熱誘發感冒。孩子的飲食要品種合理、葷素搭配,以達到孩子需要為度。比如喂奶時,孩子用嘴頂出來不吃,應立刻停止,不要強喂。

  第2類 不愛喝水的寶寶

  果汁、牛奶、飲料替代白水,過多的甜食不僅傷害了很多孩子的牙齒,也影響了他們的消化功能。

  專家的話:水參與了人體的所有代謝,喝水少自然愛生病,因此水也是預防和治療孩子感冒發燒最重要的“藥”。建議家長要從小讓孩子養成愛喝白開水、主動喝水的習慣,切不要用飲料、果汁替代白開水。通常1至3歲的孩子每天需飲水大約1200至1600毫升,除去飲食攝入的水分外,還應該每天直接飲水至少600毫升,冬季室內空氣干燥,應適當增加飲水量。感冒、發燒及嘔吐或腹瀉脫水時更應頻繁飲水。

點擊進入下一頁

寶寶發燒時不能做這四件事(圖片來源:資料圖)

  第3類 穿得太多的寶寶

  尤其老人帶的孩子,有些老人自己怕冷就覺得寶寶也怕冷,干燥溫暖的室內也讓寶寶穿得里三層外三層,小臉經常捂得紅撲撲的。

  專家的話:寶寶們經常處于活動狀態,穿得過多,容易出汗,并引起內熱蓄積,稍有不甚就會引發感冒發燒。寶寶穿衣要根據氣候、室內溫度隨時增減,以寶寶面色正常、四肢溫暖和不明顯出汗為宜。新生寶寶(出生28天內)在室內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至3個月大時,在室內可以和大人穿一樣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更大一些的孩子,在室內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樣即可。但家長要注意孩子腳的保暖,因為腳與上呼吸道黏膜有著密切的神經聯系,一旦腳部受涼就易引發感冒。

  第4類 少運動的寶寶

  “別跑,小心摔著”,這是很多家長經常對孩子說的話,怕受傷、怕危險,有些寶寶四五歲了還不敢獨立行走,走到哪兒都要牽著大人的手,更不要說撒開腿跑。

  專家的話:與活動量大的兒童相比,不愛運動的兒童,食量小,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免疫力較低,容易感冒發燒。同時由于不運動,身體的平衡性、協調性、柔韌性和耐力都得不到鍛煉,整體素質也會下降。因此建議家長要保證兒童每天有1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大一些的兒童應每周進行3次體育鍛煉。

寶寶發燒時不能做這四件事(圖片來源:資料圖)

  第5類 睡眠太少的寶寶

  有些年輕的家長自己就有熬夜習慣,因此也忽視了孩子的睡眠,孩子經常在夜里11點以后入睡,第二天還要按時去幼兒園或者學校,造成睡眠長期不足,影響長個兒,也影響免疫力。

  專家的話:睡眠充足是孩子發育的先決條件,經常睡眠不足免疫力必然下降,就容易感冒發燒。家長應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睡前要讓孩子安靜,以免影響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

  特別是看到孩子有生病跡象時,一定要確保他們有良好充足的睡眠。通常兒童睡眠時間要保證在10小時以上,晚上10點應進入深度睡眠。

  第6類 不愛洗手的寶寶

  有些家長不注意兒童手的衛生,不勤剪指甲,在放學的路上就讓孩子吃東西,還有的讓邊吃東西邊學習畫畫,也有的家長雖然叮囑孩子洗手,但沒有教會他們正確的洗手方法。

  專家的話:嬰幼兒處于探索期,雙手到處摸,將東西送進嘴里是司空見慣的事。大一些的兒童趁人不備,不洗手吃東西也是很常見的事情。然而凡是傳染性的疾病,大都是接觸口鼻入侵,在感冒發燒的高發季節,洗手是預防交叉感染的第一關。建議家長從網絡下載正確洗手的操作圖,教會孩子洗手。

  第7類 膽小的寶寶

  有些寶寶性格內向,不愛表達,遇到了問題不能及時向父母訴說,經常有不開心的事情積累在心中,會降低他們的抵抗力,感冒也經常找到他們。

  專家的話:研究表明,性格內向的孩子相對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平常要多關注他們,多與他們交流,既不能太遷就,也不能太嚴厲。同時要注意他們的睡眠和飲食,這樣的孩子睡眠和飲食一旦發生變化就可能感冒發燒。更重要的是家長要經常讓孩子與外界接觸,幫助他們找到排解壓力的好方式,盡量讓他們變得開朗大膽一些。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