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女人 > 媽媽寶寶 > 正文

孩子聰不聰明 一出生的時候就知道

日期:2012-12-18  來源:鳳凰網親子綜合
[字體: ]

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嬰兒常常很聰明。在你抱他時,你會感覺到這一點。如果他似乎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分什么是讓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嬰兒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滿足。

孩子聰不聰明一出生就知道

孩子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盡管這不是完全可信的跡象,但它是個象征。很早就開始笑的嬰兒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兒童。

非常聰明的兒童在出生時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盡然。理由是:大一些的健康的嬰兒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懷孕時得到良好營養和關照的母親生的。這些母親也更可能在家中給予她們的寶寶最好的教育和幫助,這在來的智力測驗中會表現出來。較重的嬰兒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優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

例如,他們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頻繁地喂養,可以把精力轉向更多的智力活動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給孩子喂食和清洗,會認為孩子可能是社會型的人,于是就可以對他采取不同的做法。因此,從一出生起,與較輕的孩子相比,較重、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會發現他們處在一個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會以許多方式利用這種最初的好運氣。

新生兒身上不同能力的發展速度是不同的。盡管這些能力之間有某些關聯,但是根據一兩種已測出的能力的發展來判斷其他能力的發展是難以做到的。嬰兒的某些技能與其身體發育狀況有關,有些與經驗有關,而有些與兩者都相關。在設法判斷孩子聰明與否的早期跡象時,要把他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看。總而言之,聰明兒童在發展中各個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有可能保持住這一優勢。

新生兒的模仿能力有多高

新生兒有著寬寬的前額,大而明亮的眼睛,微小的鼻子,柔嫩的皮膚,對爸爸媽媽來說像是一塊帶有磁性的吸鐵石。當母親第一次接觸新生兒時,母親的動作大多和新生兒面部的表情特別是眼睛的表現有關。

正像你對新生兒的面部感興趣一樣,嬰兒也對你的面部特別感興趣。當新生兒將成人的面孔與幾何圖形作出比較時,他們會首先選擇人臉。在安靜覺醒狀態下,嬰兒常以特別的興趣注視著你的面部,他們不但有能力對于看到的面部作出反應,而且能正確地模仿你的某些表情。

一位天才的希臘心理學家馬勒特斯首先注意到了這種模仿能力。

誰在模仿誰呢?你看,當寶寶處于安靜覺醒狀態時,距離寶寶的面部約20~25厘米,母子互相注視著,母親聚精會神地看著孩子,孩子也在目不轉睛地望著媽媽的臉。

首先,盡可能地伸出你的舌頭,慢慢地重復伸出舌頭,每20秒鐘一次,共6~8次,然停止。如果寶寶繼續看著你的臉,常常可能在嘴里移動自己的舌頭。開始時,朝著一側面頰移動,大約20~30秒鐘后,舌頭將慢慢地出現在嘴邊。最后,有的寶寶能很快地將舌頭伸向嘴外。

伸出舌頭,對新生兒來說,就像玩游戲一樣。當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面部時,如果你伸出你的舌頭,寶寶就能模仿。但也有些新生兒不喜歡玩這個游戲。

我國一位兒科老專家曾對一名新生兒進行過觀察。這位新生兒是一個剛剛出生8小時的小女嬰,能玩伸展舌頭的游戲。她只有在見到老專家時,不管老專家的面部表現如何,都伸出她的舌頭。

這位出生不久的新生兒為何具有如此驚人的本領呢?

首先他們具備了相應的器官—舌頭,并且知道舌頭的定位和如何使用。

模仿行為是一種復雜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一個新生兒從來沒有照過鏡子,也從來沒有玩過發現自己鼻子和母親鼻子的游戲,但他們能看到你的面孔,馬上聯想到自己身體的具體定位,這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

有一位母親告訴我們另一種奇怪的游戲,她教她的新生小女兒打呵欠,然后,鼓勵她一個接一個地打呵欠,一直到母女人睡。

雖然,這是一種游戲,但這種游戲已經影響了母女的行為。

新生兒的驚人“模仿”本領

新生兒有著寬寬的前額,大而明亮的眼睛,微小的鼻子,柔嫩的皮膚,對爸爸媽媽來說像是一塊帶有磁性的吸鐵石。當母親第一次接觸新生兒時,母親的動作大多和新生兒面部的表情特別是眼睛的表現有關。

模仿從新生兒開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心理學家對新生兒的模仿行為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出生最初的4個小時中,新生兒就已經具有模仿能力了。那時的新生兒模仿的是張開嘴、撅起嘴,或者是在嘴里動舌頭。

正像你對新生兒的面部感興趣一樣,嬰兒也對你的面部特別感興趣。當新生兒將成人的面孔與幾何圖形作出比較時,他們會首先選擇人臉。在安靜覺醒狀態下,嬰兒常以特別的興趣注視著你的面部,他們不但有能力對于看到的面部作出反應,而且能正確地模仿你的某些表情。

一位天才的希臘心理學家馬勒特斯首先注意到了這種模仿能力。

1.伸舌頭

誰在模仿誰呢?你看,當寶寶處于安靜覺醒狀態時,距離寶寶的面部約20~25厘米,母子互相注視著,母親聚精會神地看著孩子,孩子也在目不轉睛地望著媽媽的臉。

首先,盡可能地伸出你的舌頭,慢慢地重復伸出舌頭,每20秒鐘一次,共6~8次,然后停止。如果寶寶繼續看著你的臉,常常可能在嘴里移動自己的舌頭。開始時,朝著一側面頰移動,大約20~30秒鐘后,舌頭將慢慢地出現在嘴邊。最后,有的寶寶能很快地將舌頭伸向嘴外。

伸出舌頭,對新生兒來說,就像玩游戲一樣。當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面部時,如果你伸出你的舌頭,寶寶就能模仿。但也有些新生兒不喜歡玩這個游戲。

我國一位兒科老專家曾對一名新生兒進行過觀察。這位新生兒是一個剛剛出生8小時的小女嬰,能玩伸展舌頭的游戲。她只有在見到老專家時,不管老專家的面部表現如何,都伸出她的舌頭。

2.照鏡子

模仿行為是一種復雜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一個新生兒從來沒有照過鏡子,也從來沒有玩過發現自己鼻子和母親鼻子的游戲,但他們能看到你的面孔,馬上聯想到自己身體的具體定位,這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

面對鏡子,嬰兒首先會對鏡像產生興趣,形成注視和凝望;接下來,是判斷對方是否真實存在,于是模仿行為由此產生,做各種各樣的表情,并觀察鏡子中寶寶的反應。同時判斷自己的動作是否準確,和調整表情與鏡中表情動作相同等。

3.打哈欠

有一位母親告訴我們另一種奇怪的模仿游戲,她教她的新生小女兒打呵欠,然,鼓勵她一個接一個地打呵欠,一直到母女人睡。雖然,這是一種游戲,但這種游戲已經影響了母女的行為。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社會化發展離不開模仿。模仿從呱呱墜地的新生兒就開始了。通過模仿,孩子不僅能夠復制行為,而且也能對模仿的行為進行加工,有所創新。人們經常把模仿描述成“學習的捷徑”。模仿涉及到拷貝某個具體的行為或是某種類型的動作,可以使孩子非常快速、有效地學會一系列的身體技能。所以,模仿是孩子進行學習的第一步。

經典實驗回放:

1999年,科學家梅爾特佐夫讓一個18個月大的嬰兒觀察一位成人從事一種不成功的行為,并讓嬰兒也來嘗試這種行為。如果嬰兒只是模仿示范者實際操作的內容,那么最后模仿行為就會失敗。

第一步,嬰兒在一旁觀察一位實驗人員將小啞鈴拉開并成功的過程;

第二步,實驗人員給嬰兒一個過大的塑料小啞鈴,讓他嘗試拉開。嬰兒使用示范者的方式,用兩只手去抓小啞鈴,并做出向外用力的動作。但是,小啞鈴對嬰兒來說太大了,嬰兒模仿不了示范者拉開啞鈴的動作。后來嬰兒嘗試了新的解決方法,他把啞鈴放在桌子上,使用兩只手來拉另一端。結果他成功地拉開了小啞鈴。

這個實驗說明,孩子能夠通過模仿學習并進行自我創造,因此模仿是孩子進行學習活動最有用且有效的工具。

大一點兒的嬰兒能夠通過模仿學習三種類型的行為。

其一,嬰兒能夠跟隨成人一起到處走走,到新的環境中進行探索。這個時候,嬰兒也有能力跟隨著一個移動的玩具,并自己摸索著返回。

其二,嬰兒模仿已經熟悉的社會行為,如分享玩具,通過模仿能提高這類行為的發生。比如和嬰兒一起玩“平等交換”的游戲,他隨就會想到要把玩具送給其他人。其三,嬰兒通過觀察其他人,能夠模仿學會一些新的行為并且有自我創新。

比如上面實驗中拉啞鈴的例子,嬰兒自己發明了把啞鈴放在桌上,用兩只手拉同一端的動作。這類模仿行為對孩子的語言學習來說,是很需要的。

孩子通過模仿成人的語言,并進行遷移和創新,學習新的詞匯。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