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許多企業的招聘漸入尾聲,手拿offer的應屆畢業生也將面臨或長或短的試用期考驗。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提醒大學生:試用期是決定最終去留的重要考察期,千萬別在這道關前功虧一簣。
不如實習積極
小卞曾在一家廣告公司實習。實習時,她積極主動,出了不少好點子。4個月實習下來,主管肯定了她的工作能力,公司也和她簽訂了就業協議。之后,小卞的工作熱情就明顯比不上實習時。工作輕車熟路,周圍同事也已打成一片,小卞沒了剛來時的好學和拘謹。結果,2個月試用期里,她干的活還不如實習時一個月的多。試用期結束,她就被告知:“工作能力考核不合格,不予考慮續簽正式合同。”這時,她后悔不已,但為時已晚。
專家建議
不少學生結束長時間實習簽訂《就業協議》后,就感覺萬事大吉。但用人部門渴求的人才往往是保持朝氣和夢想的員工。員工能不斷學習,不僅對用人單位,對其個人也是不斷前進的動力。否則,將適應不了社會的發展,結果就只有被淘汰。
光會紙上談兵
小錢是國際金融系本科出身。剛進公司時,他碰上什么事都要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還不忘搬出一套套課本知識。最初,大家都覺得小錢知道得多,但逐漸發現,他的本事就在嘴上,并沒有和公司實際聯系起來。結果,試用期一到,小錢連一份合理的方案和計劃都沒有拿出來,不得不走人。
專家建議
公司最看重應聘者的學習能力和對工作的適應能力,若不能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情況結合,得出一套適用于工作的專業知識,一切都是空談。
只會一味死干
憑著優異的本科成績和充分的面試準備,小王進了一家大型企業擔任技術設計人員。但試用期時,同事發現小王特別內向,不大與人交流。但是他工作起來極其認真。但3個月后,人力資源經理告訴他,雖然他工作認真,但個人想法太少,和人溝通不夠。
專家建議
公司錄用一位員工,希望其能最終自主地開展工作。如果在工作中不能加入自己的觀點,只按領導的要求盲目去做,那么這個崗位招聘個技術工就行。工作的積極性是考察一位稱職員工的一方面,但如果沒有工作的主動性,最后也是會被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