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連著做了幾個有關性心理障礙的個案,案例中的主角都是高智商高收入的社會精英,可在性方面他們卻顯得很低能。他們中有的是性冷淡,有的是性恐懼,還有的是“性休克”。絕大多數的主角都臨近結婚,性心理障礙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煩惱和痛苦。
這些案例中的性障礙者,大都受制于傳統的性禁錮思想,對性事充滿恐懼,以至成了“性”的犧牲品。
女白領面對婚姻猶豫不決
紋在來咨詢前特地打電話給我,讓我先看一下她發在我電子郵箱中的信件,以便我事先了解她的大致情況。紋只有24歲,卻已被美國一家電纜公司高薪聘請,擔任該公司的銷售部主管。紋的男友比她大兩歲,已經工作了兩年,因為業績卓越將被企業保送到劍橋大學進修兩年。紋因而陷入困境——男友非常渴望在出國前和她成婚,但她卻非常猶豫,因為她對自己的性能力非常沒有信心。
嚴格家教讓她對性充滿負罪感
兩個高智商的現代白領,為什么在性生活上如此糟糕?我向紋詢問她的家庭背景以及父母對她的教育情況。
紋告訴我,她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中學教師,從小對她管教嚴格,除了教科書,其他閑書一律不準看,以至于當老師上生理課講到“夢遺”,她竟問道:為什么我沒有?
獨生女向來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紋的整個青春期中,父母一直在向她灌輸貞操的重要性,以致讓她以為只有具備處女膜的女孩才是完整的、有價值的。
紋在大學時和男友相識,在前三年時間里,他們偶有性接觸。但每到關鍵時刻,紋總是堅決地保護自己的處女膜不受損壞,她夾緊兩腿,抵住他的“侵犯”,把他抵擋在身體之外……多年以來,男友總是以“體外排精”的方法宣泄激情。但欲望越得不到滿足,就越強烈,他的欲望越強烈,紋就越感到緊張。
做愛,給紋的感受就是疲勞感和負罪感。然而,害怕歸害怕,她寧愿委屈自己也不愿讓男友受委屈。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竟莫名其妙地懷孕了。既然如此,再堅持最后一道“防線”已毫無意義,紋再也不想壓抑自己的情感,她決定排除顧慮,徹底享受性愛。可是,當她滿心歡喜地迎接男友到來時,卻發現自己不但沒有享受到一絲愉悅,甚至心里還增加了負疚、恐懼和不安等感覺……
從此以后,做愛對于紋來說,徹底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心理分析 他們在恐懼和焦慮下惡性循環
我坐在紋的對面,聽她講完了故事。看得出來,她是個干練而聰慧的女孩,迫切希望我幫助她抉擇到底要不要結婚。我告訴紋,是否結婚倒在其次,首先要讓她和男友了解自己問題的關鍵所在:紋的性冷淡來自于“性恐懼”,她男友的性亢奮則是由焦慮導致的。
在心理治療中,因果關系往往是較容易發現的,關鍵是要找出由“因”發展成“果”的心理變化過程。
根據紋的敘述,我認為她的性恐懼是通過不斷的條件反射刺激而產生的。這個過程可以這樣推演:在愛撫階段,紋其實已準備好進入實質性交階段。但這時,她的大腦中突然跳出的貞操觀念抑制了她的情緒,她的身體立即呈現抗拒狀態。在拒絕成功的同時,她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極大的傷害,正常的性感覺受到嚴重破壞,這種前期性興奮凝固所造成的結果便是紋的心理由失落、痛苦逐漸變成恐懼。連續多次后,就形成了條件反射,一旦男友有做愛的暗示,她的抗拒心理便開始嚴重抑制正常性感受。她越是強迫自己放松,這種恐懼感就越強烈,最后變成心理和行為的雙重強迫癥。
這就是紋由性恐懼而引起性冷淡甚至“性休克”的心理過程。紋對自己喪失了信心,希望在男友出國前就和他分手。她說:那樣可以使他安心留學。
其實,紋的問題不單是她一個人所造成的,男友的急躁冒進和心態失調也是主要原因。常常是當女方很緊張,有明顯的不適感覺時,男方不是耐心等待,而是顯得很焦慮:希望立刻能給予女方滿足感以減少自己的沮喪感。結果彼此陷入惡性循環:女方越緊張,男方就越急切,男方越亢奮,女方就越難受。
在紋的鼓勵下,她男友也前來咨詢。他是個有著良好教養和得體舉止的健碩男子,但他顯然很焦慮。他啞著嗓子敘說著自己的煩惱,希望我能夠說服紋在他離開故鄉前嫁給他。他非常在乎紋,她是他的初戀,也是他生命中的支柱,他認為自己一定有能力給她身為女人的幸福,他無法想象一旦失去紋,自己會變成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