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裁員之風在公司掀起的時候,你無需加入驚慌的行列。山不轉水轉,只要你充滿自信,不慌不忙,從容應付,就能安全渡過裁員的風暴,說不定還能在“裁員”中榮升一級呢。
當公司面臨經濟不景氣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經營的不良局面,或出于某種戰略調整的考慮,難免會做出裁員的抉擇,甚至許多著名的大公司也不是“風景這邊獨好”。其實大多數職員都或多或少地面臨這樣的風險,除了要留心公司經營狀況及人事調整的跡象,以便早做準備之外,一旦不得不面對公司準備裁員的殘酷事實,還應當多準備幾套應對之法。
不慌不忙等到最后
比較規范的外資公司通常在合同中都列有條款,一旦因公司的原因解除合同,將對員工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有時多達一年的薪水。因此,如果對自己“再就業”的前景比較有信心,完全可以不必匆忙地改換門庭,以不變應萬變,只待最后拿到一筆可觀的遣散費再離職,否則過早辭職反而可能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不退反進爭取升遷
當公司面臨裁員或大的人事調整,很可能一時間人人自危,人員流失的速度大大加快,公司內部處于一種比較混亂的不穩定狀態,特別是業務骨干甚至管理層的“跳槽”令老板大傷腦筋。此時,原本比較平衡的局面被打破了,反而出現了不少職位的空缺,人員的晉升也不再拘泥于原有的機制。有心人可以利用這一難得的有利時機,不退反進,主動爭取,說不定能有升遷的驚喜呢!
在同一間公司找位置
規模較大的公司,其裁員通常是基于某種戰略調整,僅針對某一企業、某一部門或某一地區,而并非全面的收縮。因此,可以利用同一集團的優勢,跳到另外的子公司、部門或地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不失為跳槽的首選方向。
盡快另謀高就如果公司的裁員方案對自己不是很有利,為了避免夜長夢多,還需早做打算,與其被老板“炒”掉,不如“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倘若是比較大規模的裁員,可能短時間內影響到同行的人才供求狀況,流動就比較困難。因此,審時度勢,搶先一步,就能化被動為主動,此時切不可貪圖小利,在公司經營每況愈下,出現裁員苗頭的時候,及早果斷脫身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