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旅游咨詢站門前的“后海八爺”“亮相”儀式
掂勺八爺吳硯軍
好四爺郝寶林
悶三爺陳樹全
侃二爺常秀寧
小諸葛六爺李剛
文大爺——劉春宏
皇帶子五爺松廣新
戲迷七爺楊法明
每天早晨九點整,什剎海旅游咨詢站門前都會有“亮相”儀式。八位中年漢子身穿咖啡色對襟上衣、黑色燈籠褲、腳蹬千層底黑布鞋,人手一把綢撣子。他們拿著撣子先在小腿和前臂上各撣一下,接著在身后的三輪車上鋪毯、撣車、擦喇叭,最后還要來幾句京劇唱腔。
他們被稱為“后海八爺”。騎著三輪帶領游客逛什剎海胡同,講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文化,是他們的工作。這八位爺各有特色,但都有一個共同點:是生活在什剎海附近胡同里的老北京人。在如今什剎海胡同游的三百多位三輪車夫中,像這樣的老北京的確不多見。
區分“后海八爺”有個竅門兒:他們的服飾特別,帶有金黃色袖口的馬褂,拴著紫紅色長穗的腰牌,三輪車上有綢撣子。
“你知道四合院的正門在哪個位置嗎?”“正南?”“不對,是東南角。只有皇宮和王府才能在正南建門。”文大爺——劉春宏被稱為文化板兒爺,和其他幾位爺相比,文大爺說話就透著一股文化勁兒,很有學者風范,對北京的民俗典故隨口娓娓道來。有游客說跟他逛胡同就像聽民俗專家在講歷史。門當、門墩、門樓、門環、門釘有什么含義,門當戶對的成語是怎么來的,他都能引經據典地給你講。
要論外語,幾位爺中數文大爺最好。他在國外生活過幾年,能說英語,會講日語。老北京文化風俗、胡同、王府的前世今生,他都能用外語介紹。
“登長城,吃烤鴨,不坐三輪不回家。什剎海美不美,全憑我師傅一張嘴。”“有老宅必有老槐。”被稱為皇帶子五爺的松廣新一開口就是順口溜兒。為啥叫皇帶子五爺?因為他是正黃旗,正宗的八旗子弟,世世代代就生活在皇城內,說話帶著一股子皇城根兒下的皇城子弟的傲氣。松廣新喜歡養鳥、斗蛐蛐。夏天他會在自己的三輪車上別上停鳥木棍,他養的鳥一會兒飛到樹上,吹一個口哨,那鳥就又飛到木棍上,成了一道風景。
因為就住在什剎海邊上,松廣新有時把客人帶到家里,去看看老北京的大雜院,體驗一下老北京市民的生活,看看門口的舊門墩,參觀有上百年歷史的斑駁的紅門。“大雜院和四合院不同,這才是正宗的老北京市井生活。”
戲迷七爺楊法明因為好唱兩口京劇而得名。“老北京人,不管幾句,京劇你得會唱;豆汁,你得能喝。”除了京劇外,其他音樂,他也喜歡。楊法明隨身帶一個MP3,客人上了他的車,他會先放一段音樂。如果是俄羅斯人,他會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意大利人,《我的太陽》的旋律將會響起。圖蘭朵、卡門等歌劇的音樂他也都備著。“通過音樂能拉近與游客之間的距離。”楊法明說。此外,楊法明還會講阿拉伯語,遇到阿拉伯游客,那是肯定要找他了。
作為后海八爺中唯一戴眼鏡的,楊法明的文化底蘊也很深。談起老舍、梅蘭芳,他講得頭頭是道。“作為老北京人,這些文化你必須懂。坎荒軄G了老北京傳統啊。”
其他幾位爺也各有特色。
像掂勺八爺吳硯軍喜歡做菜,高興了就可能把客人帶到他家去,擺上馬扎,端上自己做的肚絲,邀你喝上兩盅。
還有小諸葛六爺李剛,脾氣好,和藹可親,待人總是笑呵呵的,顧客有什么小的要求,比如在哪個景點多停一會兒,調整一下游覽路線,他基本都能滿足。
三輪胡同游季節性很強,冬天游客少了,閑著沒事的時候,幾位爺有的踢毽子,有的抖空竹。陽光灑在他們的臉上,那份閑情逸致,再配上風景如畫的什剎海,令路人羨煞。正是有了他們,什剎海才多了幾分美麗。
“什剎海四季各有各的景,冬天的什剎海就像一幅水墨畫,要去慢慢領略,才能品出老北京的味道。”楊法明邊抖空竹邊說。
【溫馨提示】
時間:9:00-17:00
電話:010-84018677,84038677(“后海八爺”可提前一天電話預約)
公交:111路、118路、13路、42路、609路、623路、701路到北海北門站下車,向東50米路北,到北京旅游咨詢什剎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