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資訊 > 正文

網絡生活與網絡安全管理

日期:2010-08-06  來源:
[字體: ]

互聯網從產生、發展到今天,在人們生活便捷與工作效率提高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網絡生活成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人甚至稱,“互聯網是21世紀人類的生命線”。然而,互聯網在其開放性、便捷性、無界性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吸引著不法分子的眼球,網絡生活的安全也已越來越為現實的人們所關注。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高速、快捷、信息資源豐富的網絡正以無可比擬的優勢迅速走進我們的生活。2010715,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了《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0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4.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持續上升增至31.8%。手機網民成為拉動中國總體網民規模攀升的主要動力,半年內新增4334萬,達到2.77億人,增幅為18.6%。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商務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國網絡購物用戶達到1.4億,網上支付、網絡購物和網上銀行半年用戶增長率均在30%左右,遠遠超過其他類網絡應用。

CNNIC《報告》還顯示,2010年上半年,我國網民的互聯網應用表現出商務化程度迅速提高、娛樂化傾向繼續保持、溝通和信息工具價值加深的特點,其中,商務類應用表現尤其突出。截至20106月底,網絡購物、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的使用率分別為33.8%、30.5%29.1%,用戶規模分別達到1.42億、1.28億、1.22億,半年用戶規模增幅分別為31.4%,36.2%29.9%,增速在各類網絡應用中排名前三。

面對網絡建設的飛速發展和各種應用的大規模普及,如何揚長避短、趨利避害,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人們精神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是當前互聯網建設、運用和管理工作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網絡所帶來的交流與滲透、共享與參與,不僅深刻改變了我們的行為與生活方式,也在不經意間左右著網民的情感、心理、認知與價值取向,成為影響人們理想信念、道德素養、行為規范的重要因素。

網絡是把“雙刃劍”,從出現到為人們所認可,僅花費了幾年的時間。它讓眾網民在現實之外,找到了另一個世外桃源,隨心所欲過著與現實生活規模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生活,一部電腦,一根寬帶就可以生存、生活。上網絡大學,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網絡在傳遞信息、知識方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備受現代人歡迎,年輕的群體更是趨之若鶩。它在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便捷服務的同時,也由于網絡本身的虛幻化,使許多人沉溺于虛幻世界,網友因虛假信息被騙,網上交友而落入全套的人也屢見不鮮,特別是青少年甚至患上網癮沉迷于網絡而無法自拔,從而走上犯罪之路也大有人在。

如何在保證網絡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減少乃至杜絕網絡安全給人們帶來的影響?網絡安全雖與網絡生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但網絡安全保障著網絡生活的安全,它已越發引起網民的重視。這與網絡生活的安全相比,還有專職網絡警察保駕護航。記者走訪了市公安局延平分局的網絡警察。據了解,目前網絡警察的主要職責是通過技術手段,對網絡和應用系統進行經常性的巡查、搜索、監測,預防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幫助解決存在的安全隱患,對“黑客”和病毒入侵網絡,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理和打擊。我市大部分縣市已組建了網絡警察隊伍。一批具有高素質、高學歷、高技術和高執法水平的網絡警察,正晝夜悄無聲息地巡邏在信息高速公路上。 

互聯網給人類帶來的方便與快捷毋庸質疑,然而,網絡的高度開放性和信息集中性使一些心理不設防的網民接觸到大量不良信息而深受其害,甚至導致違法犯罪,這些值得我們深思。高速公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捷,高速路上的車禍也時有發生。我們不能因為有車禍就堵封了高速公路。網絡生活與此相同,問題的關鍵在于網民們是否能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而不是把現實與網絡相隔離。“堵不如疏”,我們的未來不能拒絕互聯網,也不能讓互聯網危害我們的“未來”。“因噎廢食”往往是得不償失的,只有因勢利導,才是“善莫大焉”。

 因此選擇合適的網絡管理軟件已經成為網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由大勢至(北京)軟件工程有限公司(http://www.grabsun.com/)研發生產的聚生網管上網行為管理系統針對上述問題做了很好的處理。聚生網管真正不需要調整任何網絡結構,不需要端口鏡像、代理服務器或者HUB,局域網任意一臺電腦安裝就可以控制整個局域網,真正實現了對網址瀏覽、各種聊天、HTTPFTP鏈接、p2p下載、網絡游戲,黑客工具、惡意病毒等等妨害局域網的一切網絡行為進行一站式、立體式管理。

目前,我國保護國家信息安全的總體立法工作,基本上還處在起步階段,許多相關法條無法具體適應日益飛速發展的網絡進程。特別是對于青少年的網絡犯罪,更加需要專門的懲治和預防的法律。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