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中國官方商店Windows 8 Pro價格今日將上調至1998元
Windows 8今天“漲價”了。
從去年10月底發布以來,Windows 8在中國的售價一直是官網優惠價248元人民幣,但此優惠價格在1月31日截止,從2月1日企,Windows 8 Pro的價格上調至1998元人民幣。對此,微軟官方的說法是,這并不是Windows 8的漲價,而是248元的市場優惠價格已到期限,現恢復1998元的原價。
不管是銷量還是價格,備受爭議的Windows 8經過三個月的市場考驗,目前的成績單仍停留在微軟提供的1月初6000萬份的銷售額。
而恢復原價之后,Windows 8能否挑起微軟營收的大梁,還是導致更多用戶放棄升級和購買從而似的Windows 8產品銷量收窄,不得而知。但可以預見的是,OEM廠商的Windows 8預裝成本將大幅增加,間接提升PC整體價格不可避免。
上市三月成績平平
從2012年10月發布伊始,微軟便決定為了吸引用戶,推出Windows 8優惠升級價格39.99美元,中國區價格為248元。
經過三個月的市場檢驗,Windows 8的成績單并未超越之前的Windows 7。截止目前,微軟一共公布了兩次Windows 8的銷售數據。在上市首個月的時候,Windows 8在全球銷售了4000萬份,而1月初,微軟宣布Windows 8全球銷量達到6000萬份。
據業內人士透露,操作系統這一產品特性,決定了其發布之后的最初幾個月內,企業和個人用戶會集中升級購買,產品銷量呈急速上漲趨勢,之后會緩慢回落。但6000萬份的銷量,加之Windows 8的優惠價格,顯然并未給微軟帶來漂亮的財報數字。
在Windows 8發布后的首份財報中,微軟Windows業務的營收達到59億美元,同比增長24%。對比,Windows 7拉動營收增長76%,以及Windows Vista上市首個季度營收增長65%,Windows 8可算成績平平。
而此次恢復1998元原價的動作,很可能會迫使很多原本打算升級的用戶放棄購買,雖然單價利潤提升,但銷量縮水所至的整體業務營收,未來令人堪憂。
Windows 8何以“漲價”
IDC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的全球PC出貨量為8980萬臺,同比減少了6.4%。這就意味著,PC市場出現了十多年來的第一次縮小。一方面,眾多PC廠商寄希望Windows 8在整體行業低迷之際提升PC產品銷量的愿望,多少有些破滅;另一方面,PC產量的縮小并不意味著全球用戶使用硬件終端的減少,而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傳統PC的市場份額。
在移動端操作系統市場,iOS和Android相加超過了90%份額,不過,幸好Windows還占據著傳統桌面的絕大部分。但iOS和Android都是免費升級,而Mac電腦最新操作系統Mountain Lion的原售價也僅有128元。相比之下,Windows 8保持的200美元左右價格顯得昂貴許多。
但市場價格一般是由市場中同類產品的競爭形成,而桌面操作系統的單一性使得微軟Windows可以一直享有這一領域的定價權。而增加營收的最直接手段之一,便是提高售價。
一方面,是PC整體銷量的下滑,使得微軟Windows桌面預裝量不得不隨之縮減;另一方面,微軟傳統Windows業務依靠單品售價提升營收的模式并未改變,因此,Windows 8的售價,在此次被評為微軟顛覆性產品的光環下,理所當然有了大幅提升。
另外,據微軟全球COO凱文·特納之前接受鳳凰科技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微軟的營收構成中,最大的利潤部分并非是Windows業務,而是Office。但Windows仍然是微軟目前最為重要的業務之一,因此,微軟必然會提高其營收比例。
Windows單一前向收費模式待變
很顯然,微軟尚未改變Windows產品單一銷售模式,而在依靠應用平臺的盈利建設中,步伐緩慢。
一位過度自信的微軟副總裁曾表示,Windows Store應用數量將在三個月內達到10萬款。而MetroStore Scanner的統計數據顯示,Windows 8在發布后的一個月,應用數量曾突破2萬款大關,第二個月總數升至3.5萬款,但在2012年12月27日至1月28日的第三個月間,僅僅新增5000款應用。也就是說,現在微軟Windows Store的應用數量剛剛達到4萬款。
與此同時,iOS與Android兩大平臺的應用總和則超過了70萬款。相比之下,數字懸殊,微軟依靠Windows Store的盈利能力大不如另外兩家。
另外,不僅在應用數量上Windows Store望塵莫及,且在應用質量上,也不容樂觀,許多知名的移動終端必備應用尚未在微軟Windows Store上架。
目前,微軟正在努力拉攏與應用開發者的關系,例如提高開發者的補貼,彈性改變付費分成比例,為開發者提供辦公場所,等等。
來自應用平臺的盈利模式尚未成熟,占據全球桌面端絕對份額的操作系統的單向收費方式,也固然不能輕易顛覆。
蘋果谷歌間接“成就”微軟
由于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快速興起,Forrester Research估計,Windows在全球消費類計算設備市場的份額已下降至約30%。在“第二塊屏幕”迅速發展的時代,一家軟件公司如果仍然專注于Windows生態系統,那么將失去一大批潛在用戶。
微軟需要徹底改變。這不僅是因為Windows未來不再是計算機市場絕對的主宰者,也是因為未來科技巨頭的運營及盈利模式將會發生根本性轉變,不再依靠單一產品,而是轉向應用服務付費。
除了培育出廣大的消費電子市場,蘋果和谷歌在操作模式上,也給微軟起了一個好的示范。
作為一家軟件公司,微軟必須在Android、iOS,甚至黑莓10平臺上建立起自身的領域,因為計算機行業已不再是Windows一家獨大。而微軟確實已開始嘗試跨平臺開發,推出了數款iOS和Android應用。有消息稱微軟即將在其他平臺上發布移動版Office,且很可能是免費應用,并需用戶付費使用微軟的Office 365服務。微軟將通過這種方式避免與蘋果和谷歌分享營收。
而另一方面,Windows作為微軟長久以來的旗艦產品,也理應得到更多的重視。軟件+硬件的模式,微軟從蘋果那摸索到了一些法則,即Surface。
提供Surface產品將有助于微軟減少對硬件合作伙伴的依賴,同時微軟本身定會將Windows的長處通過Surface發揮的淋漓盡致。當然,微軟也意識到,沒必要將硬件合作伙伴全然舍棄,因此,其硬件產品也僅止于Surface。
就連微軟自己也強調,設備加服務的方向才是自己轉型的目標。
雖然市場份額仍在下降,但微軟顯然意識到了“跨屏”與應用的重要,Windows 8實現了PC、手機和平板的橫向兼容,盡管有些晚,但重建生態系統總算邁出了關鍵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