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財經 > 正文

金融為海淀園插上騰飛翅膀

日期:2010-05-10  來源:中關村新聞網
[字體: ]

    截至日前,海淀區政府已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銀行等7家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意向總額為1350億元。

  為促進海淀區企業上市工作,海淀區一直進行不遺余力的努力。3月29日,海淀區政府專題會審議并通過了《海淀區關于建立促進企業上市服務體系的建議》,海淀區將著力建立促進企業上市服務體系。

  科技型企業,肩負著中關村自主創新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任。

  為這一群體搭建良好的金融平臺,是海淀區政府為企業服務的職責所在,更是海淀區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

  當前,不僅中關村科技園區區內基礎設施、北部高端產業聚集帶建設等一大批投資項目具有融資需求,區域內眾多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小企業也存在旺盛的金融需求。

  談及科技金融服務的功能,海淀區區長林撫生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科技人才創業之后,一定要借助金融的力量來推動––給技術插上翅膀。“當走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插上翅膀,會飛得更高。”

  而《海淀區建設首都科技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三年行動計劃(2010-2012)》的工作目標則力爭強壯這一“金融翅膀”:用3-5年時間,著力構建以股權投資機構為主體、以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為核心、以信用體系建設為基礎、綜合運用信貸、保險、信托、租賃、風險管理等多種金融工具的、推動自主創新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管中窺豹,僅2009年,中關村企業在創業板實現多項第一:上報材料數量第一,受理企業數量第一,過會企業數量第一,首批發行企業數量第一。創業板中的“中關村板塊”初步形成。

  金融血液注入發展活力

  中關村有2萬家科技企業,并且還在以每年新創3000家的速度增長著。

  海淀區作為首都科技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為數眾多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型金融機構,為各大銀行開展政策、服務、創新提供了試驗基地;而海淀區科技金融政策先行先試的工作,也需要各大銀行的大力支持。

  中關村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中關村和各類金融機構之間的溝通機制,促進政府與資本的高效對接動作頻繁,有聲有色。

  2010年4月3日,海淀區政府與北京銀行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在京舉行。協議約定了300億元的授信額度,用于支持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開發、科技型企業發展等領域;同時簽署了《綠色海淀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合作協議》,約定聯合發行全國首支綠色產業中小企業集合票據。

  僅一周前的3月25日,海淀區政府與中國民生銀行總行營業部、華夏銀行北京分行、中國郵儲北京分行集體簽署了400億元的意向額度戰略合作協議。2月25日,區政府與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簽訂了150億元意向融資安排《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據協議,在未來兩年內,中銀為海淀區提供包括中小企業融資、一級土地開發融資、園區建設融資等在內的全面金融服務。

  截至目前,海淀區政府已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銀行等7家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意向總額為1350億元。

  一直以來,為突破金融的制約瓶頸,營造有利于推動金融創新的環境,海淀區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嘗試。

  2009年初,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海淀區密集出臺推動金融發展各項政策,安排了5000多萬資金給予補貼。

  海淀區常務副區長楊志強表示:“通過政府資金的引導,吸引民間資本成為創業投資的主體,拓寬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大力發展民間資本和國際合作的創業投資公司和創業投資基金,進一步聚集金融體系入住海淀區。”

  “到2009年上半年區各類金融機構,法人機構達1200多家,種類和網點也非常密集,占北京市前列,像銀行、保險、證券、創業投資、典當、小額財務公司,金融后臺機構等多種業態多元化金融格局已經初步形成。”林撫生在“2009中關村論壇·金融創新與科技發展”分論壇上指出。

   “股權投資機構已經成為海淀科技金融一大特色。”林撫生強調,到目前為止到海淀注冊的各類投資機構已經到了114家,2010年新入主32家股權投資機構,管理的資金規模已經超過1000個億。

  “四個一批”培育上市梯隊

  海淀區企業碧水源、當升材料、數碼視訊今年4月均已踏上創業板。

  據悉,2009年共有23家中關村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其中2家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8家企業在國內中小企業板上市,13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37家企業獲得中國證監會的創業板上市受理通知書。

  截至4月初,2010年僅海淀區新增上市企業11家,上市企業總數達到144家,超過北京市的一半。上市企業總數的不斷增加,有效促進了創業投資在中關村核心區的聚集,極大地提升了中關村核心區的投資價值。

  而為促進海淀區企業上市工作,海淀區一直進行不遺余力的努力。3月29日,海淀區政府專題會審議并通過了《海淀區關于建立促進企業上市服務體系的建議》,海淀區將著力建立促進企業上市服務體系。

  在海淀區金融辦主任王歌紅看來,促進企業上市是發現和培育具備“四個一批”潛力企業的重要途徑,是建設中關村核心區的有力手段。

  她所指的“四個一批”是著力打造“培育一批、輔導一批、支持一批、上市一批”的企業上市梯隊資源。

  為此,海淀區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上市計劃:在未來3 年內,每年培育100家,輔導50家擬上市企業,在政策面和資本市場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每年新增境內外資本市場掛牌上市企業20家。到2012年,海淀區上市企業數量達到200家,在創業板中形成中關村板塊,駐區企業進入指數成份股。

  而促進企業上市服務體系則以“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多方參與、市場選擇”為指導原則。

  “加大對企業上市的資金支持力度,對培育期企業連續三年給予每年40萬元的上市補助,對輔導期企業給予一次性5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被投資企業上市的股權投資機構(含PE、VC)按其出資比例給予支持。”王歌紅強調,在政策支持方面,海淀區更是做足了工作,修訂了海淀區促進企業掛牌上市工作辦法。

  在工作機制方面,海淀區則建立由常務副區長牽頭、各相關單位為成員的促進企業上市聯席會議,負責協調處理企業在上市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和需多個部門協調解決的問題,推進企業上市區內審批工作扁平化。

  而具體的工作抓手則落到海淀區促進企業上市服務中心身上。據海淀區金融辦金融市場科黃華明介紹,該中心負責出臺企業上市服務手冊并于6月向企業發放,宣傳海淀區良好的上市政策和發展環境,發現并培育上市種子企業,提早上市服務介入時間。

  據了解,組織企業培訓工作方面,則是海淀區金融辦的拿手好戲。2010年,海淀區金融辦制定年度培訓計劃,并會同相關部門通過召開協調會、座談會等形式協調解決企業在上市遇到的問題,幫扶企業上市,對不同階段的企業給予有針對性的支持,形成“四個一批”的企業上市梯隊資源。

  在海淀金融辦提供的工作計劃中赫然列出長長的工作計劃:

  4至5月份,組織召開第一次海淀區促進企業上市聯席會議,確認培育期企業名單。

  6月份,召開海淀區促進企業上市政策發布會,發布新修訂后的《海淀區促進企業上市辦法》及實施細則……

  8至9月份,開展海淀區上市俱樂部活動,組織擬上市企業和上市企業高管、董事會秘書交流會……

  10至11月,組織海淀區擬上市企業董事長、董事會秘書培訓會,聘請來自證監會、交易所、券商的業內專家對擬上市企業高管進行專項輔導……

  “依托現代金融的強力支撐,創業板上市在海淀區已成燎原之勢。”王歌紅告訴記者,科技企業的成長得益于高效、完備資本市場體系,得益于區政府引導和企業苦練內功的高度融合。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