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開站在北京市朝陽區財滿街的辦公樓里,看著窗外冬日街景,慨嘆時間巨力:自己在這里經歷了7個農歷新春,一切已然繁華景象。
7年前,侯開放棄了上海文藝出版總社的工作,“北漂”創業,創辦了國內首個女性閱讀專業出版品牌“悅讀紀”。
從2009~2012年,悅讀紀碼洋年年過億元。“可是,我還是沒舍得給自己買套住房。”這位“租戶”總裁調侃道。
是“摳門”還是精于投資?非也。“就是要讓創業的‘雪球’越滾越大。”侯開說。
創業7年,侯開卻未遭遇“七年之癢”,一路走來,付出年華與辛勞卻看到更多希望。
不安分
“北漂”創業之前,侯開在圖書出版行業有過近10年的從業經歷。
盡管圖書出版行業的主要產品承載著數千年來人類文化的精華,但是侯開卻發現,這一行業的創新氛圍并不活躍,“改革步伐慢,專業化程度不高。”
因此,要么是墨守成規的出版大佬缺乏商戰思維,要么是有勇有財的商人卻難以邁進出版行業。
“當時,這一行業中很少有人讀EMBA。”侯開便是其中率先提升自我的人。正是兼具商戰思維與出版背景,侯開敢于只身一人拿著50萬元到北京創業。
異地創業阻力不小。首先要建設人脈關系,還要找到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更要自己一點點打開市場。
“難!好在我選擇的方向從一開始就是正確的。”在復旦就讀MBA期間,侯開曾認真地考慮該進軍財經、管理類出版物還是女性閱讀領域。
綜合考慮之后,侯開放棄了資源豐富的前者,“避開做得好的同行”,進而決定向關注度尚低的女性閱讀領域進軍。
“不少女性有閱讀習慣,又喜歡看風花雪月的讀本。”侯開說,盡管當時國內有500多家出版社和2000家民營公司,卻沒有一家公司專業化運營這一分支領域。
“第一批書就來了個開門紅。”因為定位精準,悅讀紀推出的《夢回大清》等第一批女性讀物銷量達到30萬冊。當年,悅讀紀發行了13個品種,碼洋達700萬元。
富創意
從創業的角度看,侯開選擇的領域屬于上手快,并且可在短期內做到位。
但也曾有人質疑,在業內,女性文學并不被認為是一個值得支撐起的專業門類,只是文學中一個很狹小的空間,更是不少投資者認為的低回報領域。
侯開的選擇似乎很冒險。“實際上,這塊市場潛力巨大。”侯開的創業成績足以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創業7年,悅讀紀共推出700多部作品。
“反而發展空間越來越大。不少女同胞加入到悅讀紀女性文化小說閱讀之旅。”侯開說。
這些參與者中,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讀者,更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崛起:新興女作家。
悅讀紀前3年出版的100部作品中,有80%的作品都是新興女作家的處女作,如金子的《夢回大清》,顧漫的《何以笙簫默》。
“我們理解新人,理解她們的作品。”侯開說。
木梵是悅讀紀簽約的作者之一,她的代表作為《白晝的星光》。
創作這部作品時,木梵正在寫博士論文。“每天很枯燥,就想換換腦子”,回憶最初的創作動力,是木梵決定寫自己的東西。就這樣,小說寫完了,論文也完成了。
“有不少女孩,因為悅讀紀她們可以寫小說,并成為受歡迎的作者。”侯開說。
現在,這些女作者的作品不斷被搬上熒屏,如今年湖南衛視開年電視劇《小兒難養》、北京電視臺影視頻道播出的電視劇《門第》,“都是由我們的小說改編的。預計今年還有5部由我們小說改編的影視劇會播出”。
現在,與悅讀紀合作過的女作者已經超過百位,有的女作者甚至拿到了百萬元的收入。
“閱讀改變女性,女性改變未來。”侯開說。
夠誠信
2012年,悅讀紀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品種上百,碼洋過億元。
可是,這背后寫盡了創業的不易。
創業第一年,侯開準備運作第七個品種時,卻發現50萬元的創業資金幾近告罄,“我自己的銀行卡和公司賬戶上,一共只有2000元。”而發工資的日子一天天逼近。
類似的經歷在之后的創業路上已不足為奇。而侯開認為,之所以自己能夠一步步堅持下來,依靠的是誠信二字。
悅讀紀的創業過程中,涉及諸多傳統行業如印刷商、代理商、物流公司等。
“有時候,資金周轉不過來,我會向這些合作伙伴要求延長賬期。”侯開說,有一個合作多年的伙伴,甚至給過自己8個月的賬期,“這相當于短期貸款。”
作為響應,侯開做到了有言必行,“有時賬期還沒到期,我們也會向合作伙伴支付貨款”。正是這樣的穩扎穩打,悅讀紀贏得了更多支持。
今年,是悅讀紀獲得來自北京中關村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擔保貸款的第4年。2010年和2011年,閱讀紀的貸款額度只有300萬元,去年和今年已升至500萬元。
“2013年,我們將挑戰2億元的碼洋規模。相信下一次審批時,我們的額度能到1000萬元。”侯開后來發現,對于中關村擔保而言,當初300萬元的額度可能是中關村擔保公司經辦的最小的一筆業務。
這讓侯開很開心:助力悅讀紀這樣的中小型創業企業的力量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