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說北京今年的夏天提前到了,但新中關北邊的步行街上,早就裙裾飛揚。正午時分,從一座座寫字樓里走出來的俊男靚女,腳步淡定而優 雅,不急不忙,緩緩回顧中,走進步行街北邊的一家家裝飾考究餐廳,在低眉輕語中度過中午時光。不遠外優酷、微軟全球研發中心、中國電子大廈等一系列招牌, 隱約地透出他們的身份。幾年間,恍如隔世。
路過E世界門口。去年底路過時,e世界的前門就已封閉,現在門口掛著一個招牌“統一經營管理,提高新的競爭力”,不禁心頭滄然。被時代拋在后面的人們還在苦苦掙扎,然而在這個時代,誰又能打敗趨勢呢?
E 世界往北,就是以前被譽為中國IT產品中心的海龍和鼎好。海淀大街上近十輛板車停在路邊,板爺們躺在車上假寐。幾年前的這條街以及鼎好與海龍中間那條不知 名的小道,總是被送貨的小車和來往的客人,以及雙方拉客的停車位的保安擠得水泄不通,海龍和鼎好也因此沖突不斷。而現在這條路上來往的人屈指可數。
街上安靜得有點不太適應。對了,以前鼎好門口總是麥當勞冷飲的叫賣聲和門口的臨時促銷攤位的吆喝聲老遠就開始鼓噪著人們的耳膜,現在都不見了蹤影,甚至連麥當勞的招牌也不見了。
走 到海龍門口,有個小伙倚門立,眼睛頂著手機很少見他抬頭,門兩邊的保安無所事事。旁邊的派出所巨大LED的招牌是以前沒有的,而海龍北邊門頭的“海龍電子 產品精品館”的廣告已破舊不堪。整整一個海龍臨街的樓面廣告牌,原來寸土寸金,現在只有中間一塊顯示著“歡迎魅族產品服務中心入駐海龍”,其它的似乎是很 早以前的廣告牌。
依稀記得,上世紀90年代,海龍剛剛開始營業時,一天晚上,和一個 做品牌電腦的(當年在中關村生產小品牌的電腦廠家不下百家,現在還能見到的可能只有七喜等為數不多的名字了)朋友在海龍門口散步,他當時異常豪邁地在海龍 21層租了兩百多平米的辦公樓,一樓和三樓還有兩間柜臺。當我問到海龍的房租時,他盯著海龍門口的地磚對我說,把地下的磚上鋪上百元大鈔,就是一塊磚大小 柜臺的日租金。
然而,他早就離開的海龍,轉戰軟件服務,后又做起了出國留學。在丹棱街路邊的廣告牌上,看到了他現在巨大的出國留學的廣告。
是的,誰都打不敗趨勢,早轉身者尚有一絲生機。
站 在海龍門口,遠處的“太平洋數碼港”在烈日下顯出了原來的灰色的本色,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名字,他好象變成了最初的“北大資源樓”的名字。門口除了好象 停了好久沒動的車輛外,很少有人出入的樣子,它是第一家倒掉的數碼產品賣場。七、八年前從海龍到太平洋數碼港,都是在人群中擠來擠去,很少抬頭看這個在海 龍還沒有營業時火得一踏糊涂的IT賣場整體的樣子。
曾經有位做渠道的朋友在太平洋數 碼港租了個三十來平米的柜臺,當時應該是大生意。記得當時京東沖量時,他神秘地告訴我,京東的有些貨是從他那里倒過去的,那份竊喜透著幾份自豪。然而后 來,他從太平洋搬到了海龍,再從海龍搬到了街對面的科貿,現在京東猶在,而那位朋友的電話永遠顯示“請查證后再撥”。
在 海龍和“太平洋”的中間,是奇葩的“中海市場”。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那里就是散件(電腦主板、顯卡、硬盤等)批發零售地界,雖然面積不大,購物環境 很差,但這么些年下來就是不溫不火。早幾年前,它就變成了二手電腦市場,前幾年的大牌主流機型、半新的工業級的打印機在這里都能找到,價格低得你隨時想 買,只是貨源問題一般用戶很難了解。這里最火的永遠是ThinkPad和蘋果的一些產品,其它的品牌很少看到,從這些產品信息里,你可以明顯看到全球PC 品牌真正誰是真正的王者。
2011年“太平洋數碼港”關門時,我曾想讓一位90后的妹子去采訪為什么倒閉 的原因,結果這妹子說了一句話“我從來沒有去過中關村買東西”。我當時就楞住了,中關村的衰落,不是自身所能決定的,于是直接放棄了那個想研究IT賣場衰 落的“宏大”選題。當沒有用戶光顧時,再深入的調查和研究都沒有價值。
中午用餐,對面是位在社交媒體和時尚媒體侵淫多年的媒體同行,對于曾經見證過中關村興盛和衰落的人而言,唏噓之情很難沒有。
我說,以前海龍鼎好的人很不屑去新中關,但現在從海龍到新中關只有幾百米的距離,但讓我感到是從海淀到國貿那么遙遠。
她說,其實新中關離國貿還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