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國產動畫電影《兔俠傳奇》上映,網上一片熱議,褒貶不一。
不管輿論評價如何,此時,坐在位于中關村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的辦公室里,王桂福卻對競爭對手的影片贊不絕口,同時又感覺自愧不如。
王桂福的名片上印著總經理的頭銜,公司卻有兩個,一個是動漫公司鑫聯必升,另一個是廣告公司杉林傳媒。“前者是砸錢的,后者是賺錢的。”王桂福坦言,這種“拆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在行業內很常見,如此只有一個目的,“活下去”。
有業內人士稱,在中關村這片機會、資本、優惠政策俯拾即是的沃土上,如果要找出一片尚未得到重點開發的貧瘠之地,原創動漫(本文所提“動漫”如無特殊說明,特指漫畫和動畫,不包括游戲——記者注)絕對算一個。
中小型動漫企業陷入“從小到小”的循環怪圈
漫畫公司通常在自家住房內辦公,動畫企業也多棲居在四環以外的寫字樓或居民樓內辦公,而能夠租用一些寫字樓乃至占用一層的屈指可數。
王桂福的辦公地點就是一套三居室的民居,在這里,他正醞釀著自己的第一部動畫片。
到處跑業務,談項目,拉資金,參加各種會議,這是王桂福的主要工作,作為公司的一把手和唯一的業務員,王桂福和許多原創動漫企業老總一樣,身份都很尷尬。
為德國、美國的動畫公司加工、制作產品養活自己,是國內許多中小型動漫企業的生存之道。
中關村數字內容產業協會秘書長馬云飛說,在市場機制尚不完善,產業環境需要逐漸凈化的階段,企業要先活好才是發展的第一步。
一些原創動漫企業的老總表示,企業規模太小,只能忙著制作和加工,雖然積累了不少技術上的經驗,但往往會丟掉創作自己產品的機會,“公司雖不會餓死但也難成大業”。
就這一點而言,一些中小型原創動漫企業正陷入“從小到小”的循環怪圈。
“做動漫,不能等著一個大創意出來才考慮吃飯的問題。”王桂福說,在動漫圈內,如若劇本順利,投資順利,做出來了,營銷也比較順利,可能就火了,但假若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如投資方中途撤資,或許整個公司就死了。因此,很少有企業敢于挑戰自我沖出怪圈。
王桂福或許要沖出來了,5年的資本、人才積累和不惑之年的人脈積累,讓動漫產品所需的劇本、資本、渠道等不再是問題。他現在逢人便說,自己的第一部原創動畫片正蓄勢待發。
有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動漫企業雖然拿到了大手筆的投資,卻未能做出大手筆的作品來。這是因為一些企業缺乏長遠眼光,拿到投資后,并未將其用于作品的創意和制作,而是急于兌換為現成利潤,讓大錢變成小錢,致使許多有水準的作品中途夭折。
“這純粹是在做生意而非做動漫。”王桂福說,在動漫界這種浮躁心態并不少見,而這也在考驗著公眾對國產優質原創動漫的期待和耐心。
科技帶文化齊飛?
自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財政部等部門《關于推動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國內動漫產業取得了不小的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中關村動漫游戲產業的產值達100多億元。其中,游戲貢獻了90多億元,也就是說,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動漫創造的產值不足10%,而在中關村,動漫和游戲公司的比例幾乎是1∶1。
董志剛的妙音動漫公司是中關村近200家動漫公司中的一家,已推出不少知名動畫片,在業內享有盛譽,可和游戲公司相比,收益卻不過是他們的一個零頭。
“對漫畫動畫的政策傾斜的確不多。”馬云飛分析,雖然動畫漫畫和游戲都歸屬文化創意類,但游戲類企業同時從屬信息軟件類,可享有很多科技創新方面的優惠政策,而漫畫、動畫企業規模小資本少,能夠享受到的優惠就相對要少一些。
在中關村這個主打科技創新的地方,文化創意是否無處容身?
北京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讓一些動漫企業選擇了逃離,進軍杭州、深圳等城市。
但王桂福選擇了堅守。原因之一是此處平臺之大。
在上月舉辦的動漫游戲產業洽談交易會上,王桂福結識了不少電視臺、出版社乃至投資方銀行代表的同行,收獲了足夠忙活幾個月的業務。
另一個原因是中關村的獨特優勢——科技創新的大環境。“北京市動漫游戲優秀形象獎”、北京市職工技能大賽團隊一等獎等獎項,除了微薄的獎金和不斷輸入的人才外,還給了這個堅持原創的動漫企業更多的自信以及走下去的動力。
“鼓勵組織和個人在示范區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支持有利于自主創新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在示范區先行先試,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這是今年年初頒布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新增的一條。在業內人士看來,“寬容失敗”這一點對科技創新尤其是文化創意這一最需要開放包容的行業,給予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動漫乃至整個文化創新或將作為科技創新的又一新動力。”馬云飛說,科技創新也需要動漫等作為文化載體,中關村可利用自身科技創新的優勢,帶動動漫等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實現相互促進。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王汝芳則表示,要打造一個以科技創新、數字內容、數字動漫游戲為主題,以促進數字動漫游戲產業原創研發、產品編劇和投資的交流與合作平臺。